本文作者:谢红梅;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从资源保护性、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通过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评价贵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论文正文预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和各种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我国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区域类型的喀斯特地区,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值得关注。因此,笔者以喀斯特山区城市贵州省贵阳市为例,在研究贵阳市
【文章分类号】:F301
【稿件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可持续利用喀斯特地区
【参考文献】:
- 陈百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 彭补拙,安旭东,陈浮,濮励杰;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4期
- 张秀玲;张保华;蒋玉华;薛杰文;;城乡交界带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规律研究——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董林林;韦良焕;;商洛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动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 崔颖;高敏华;;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 张竹华;陈龙乾;王秉义;张奎;;义马市不同时相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对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 王兆华;王莉霞;贾永健;;河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韩芳;韩素卿;王卫;;张家口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 宋成舜;翟文侠;汤进华;杨旺舟;董捷;;洞庭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湖南南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施秧秧;龚健;梁本哲;;黄石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张彩云;濮励杰;韩书成;赵姚阳;;江苏省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 李仁东;;湖北省1:10万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数据库的建立[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 李波;黄文清;张俊飚;;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评价及其制约因素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刘秀华;刘勇;周佳松;;重庆市不同经济区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力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刘新卫;陈百明;汪权方;;国内LUCC研究进展综述[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李喆;马润赓;;云南丽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检测与分析[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张海珍;马泽忠;周志跃;刘智华;;重庆市20年农用地变化遥感监测研究[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曹银贵;王静;程烨;郝银;许宁;;土地变化科学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骆东奇;姜文;罗光莲;周心琴;汪小勇;;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曹银贵;陶金;华蓉;;基于GIS与BP神经网络的全国耕地变化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林宁;马才学;;土地可持续利用多指标综合预警技术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孟磊;采煤驱动下平原小流域生态演变规律及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 傅瓦利;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 杨勤科;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 陆培东;潮汐汊道系统及环境响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 王思远;基于地理时空数据库的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 叶艳妹;可持续农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 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艾蕾;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王洪跃;巴东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张亚杰;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赵国庆;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唐丽娟;辽西滨海地带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 李艳;安徽省耕地资源变化预测与保护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 刘吉平,张丽勤,李江峰;我国土地持续利用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 陈佑启,PeterH.Verburg,徐斌;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 陈百明;基于区域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方案[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4期
-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 于静波;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年02期
- 曹广忠,周一星;论乡镇企业的集中布局──孙耿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1997年01期
- 陈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国际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1997年06期
- 张林泉,刘照胜;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评估理论和方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02期
- 罗俊;王克林;陈洪松;;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1期
- 梁金兰;;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 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阿依古丽·克力毛拉;;和田河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 邓晶;刁承泰;戚海英;彭芳;;重庆市都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位分析及可持续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 高伟明;梁彦庆;黄志英;葛京凤;;基于GIS的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石家庄西部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 殷红梅;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的变异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 张正栋;韩江上游县级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郭长江;崔晓奇;韩军青;;临汾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预测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程前昌;胡大胜;;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初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施毅超;牛高华;赵言文;胡正义;周永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 肖志坤;姜良美;全斌;;“两型社会”建设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吴国良;高小红;亢健;邹婵;;基于遥感和GIS的北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 张轶秀;千怀遂;;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 李昱;张弛;周惠成;沈必成;;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 蒲雯;张超;杨建宇;;基于CA复合模型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 肖瑶;王艳慧;尹川;;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 刘凤莲;林爱文;;基于RS的襄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王鹤饶;郑新奇;曹新;;基于CA-Markov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 韩华丽;朱玉碧;杨子生;赵乔贵;杨兴杰;;中国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近八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潞西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 程锋;周小萍;;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本报记者 孙巡;平衡保护与开发,实现滩涂可持续利用[N];新华日报;2009年
- 汕头市副市长 苏耀光;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N];南方日报;2007年
- 通讯员 胡必强记者 解悦;中国农村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N];南京日报;2008年
- 市节水办 刘迎伟;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N];武威日报;200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6年
- 张世忠;推广封山保育和承包采集促进松茸产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6年
- 市水利局局长 张清和;转变用水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N];盘锦日报;2006年
- 吕海波 整理;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中国化工报;2010年
- 付德民;以法治水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鞍山日报 ;2006年
- 全球水伙伴(中国)主席 董哲仁;河流健康的诠释[N];人民长江报;2007年
-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 蔡为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 张海林;安徽杭埠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 丁菡;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 周忠学;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 吴泠;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 李向军;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 龚新梅;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新疆大学;2007年
- 张贵军;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 周小雪;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 徐奇峰;松嫩平原典型荒漠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何美香;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 杨咙霏;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 吴晶晶;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李漫;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预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 姜宁宁;基于GIS的渭北旱塬LUCC分析及其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 焦红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 高子龙;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稿件标题】:ps论文题目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2期
【期刊简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3-1216/N,国际刊号:ISSN1003-785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由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更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42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谢红梅;
更多
护理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ps论文题目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hlyxlw/267861.html
相关专题:贵州省贵阳市多少个县 贵州省贵阳市有哪些县 贵州省贵阳市传销事件 贵州省贵阳市房价 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厅 贵州省贵阳市怎么样 贵州省贵阳市市长 贵州省贵阳市图片 贵阳市有多少个县 贵州省贵阳市 高校管理系统 施工进度管理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中国伤残医学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书画世界物理学报中国优生优育素质教育大参考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公共图书馆农业灾害研究
上一篇:
党校学员毕业论文海南省部分农场像胶树寒害情况浅析
下一篇:
数学论文350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分析——国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