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艺新;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甘肃农业》2006年1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和转移与制度变革关系密切,由于存在一些制度障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要顺利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首先改革和完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制度。
【论文正文预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呈现出趋势性的发展态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直接关系到农民收人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并由此成为制约我国国民
【文章分类号】:F323.6
【稿件关键词】:制度变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参考文献】:
-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蒋荷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技术和制度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胡昂;辩证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操申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涵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计毅波;论我国当前诚信失常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彭庆刚;思想政治工作持久精神动力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 张荣国;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 金昶;关于全民健身服务社区的新概念[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 沈亚平,许欢科;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感[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焦元森;;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重视高新技术产业[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 孔寒冰;;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任玉秋;;按照宪政思想提升依法执政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陈伟东;城市社区自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 殷书良;论执政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 肖光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 肖和华;党内民主监督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 吴长清;论江泽民的权力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 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 赵岩;税源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 陈正祥;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 王汝辉;两权分离的旅游资源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 韩慧敏;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 张建钢;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 储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 王毅;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 王计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 王志梅;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 张卫锴;甘肃高校层次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 钱和辉;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历程与经验[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 尹明灿;;“私力救济式”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 史保金;;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 李平;王丽萍;侯军岐;;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 何景熙;不充分就业: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核心与实质——农村剩余劳动力定义与计量新探[J];调研世界;2000年09期
- 顾建平;可支配收入、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力市场分割——透视苏南等发达地区弱势劳动力的贫困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9期
- 石磊;高帆;;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 陈仲常;臧新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与跨区流动度的估量[J];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 严江,周婷;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年07期
- 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6期
- 何如海,叶依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分析——基于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09期
- 马焕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研究[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Z2期
- 万丽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相应测度[J];改革;2005年10期
- 路远;;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思路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那俊生;吴昊;金惠新;;秦皇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 高其良;;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及转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 李德勋;;皖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 李雅静;;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 唐环;;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背景及转移方式[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 侯海波;李梅芳;;发展小城镇与县域经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优求解[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 谭琳;孙鹤;;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经济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8期
-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张兴修;;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 徐辉;黎东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邓大松;孟颖颖;;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政策回顾和阶段评述——兼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杨云善;黄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回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 廖淑凝;;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研究——基于军工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韩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产权问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 韩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产权问题[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张晓山;;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思考[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 记者 潘红;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见成效[N];大同日报;2005年
- 周天勇;人口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 大同市农调队 石全;大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探索与对策[N];山西科技报;2002年
- 周其仁;信息成本与制度变革[N];经济观察报;2006年
- 通讯员 杨建光 王明寿;奇台饮水制度变革给农民带来福祉[N];昌吉日报;2007年
- 本报记者 王彦田;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N];人民日报;2003年
- 蒙志军孙敏坚;浏阳变革[N];湖南日报;2008年
- 新华社记者 刘刚 慎海雄;“农”字优先[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 倪景仓;河北 保护性耕作推动耕作制度变革[N];农民日报;2008年
- 武云生;这样种粮才挣钱[N];科技日报;2004年
- 王树和;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 张晓泉;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变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 许源源;中国农村扶贫瞄准问题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 张建杰;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及其成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 吴亚卓;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 姜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 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 郑红;“三农”问题人口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 王建军;教育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D];湖南大学;2003年
- 邢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 许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 林绍珍;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 董奋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 邵明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 兰荣禄;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 孙艳丽;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 冯光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会计电算化类论文】推动制度变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发表期刊期数】:《
甘肃农业》2006年10期
【期刊简介】:《甘肃农业》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甘肃农业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2-1104/F,国际刊号:ISSN1673-9019。甘肃农业杂志社由甘肃省农牧厅主管、甘肃农业杂志社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以来,被......更多
甘肃农业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823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艺新;
更多
骨科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会计电算化类论文】推动制度变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gkyxlw/276765.html
相关专题: 《甘肃农业》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求是干旱气象中国医药导刊家庭.育儿陕西林业科技云梦学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畜牧市场移动电源与车辆电器
上一篇:
【中医药毕业论文】TMR混合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下一篇:
【正当防卫论文参考文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