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戴翔;张二震;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7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文章建立以贸易差额为研究对象、中间产品进口等为主要解释变量的理论和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法等对中国在1992~2008年期间中间产品进口增加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中间投入品进口的增加通过"出口产出能力扩张效应"和"出口多样化效应"对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论文正文预览】:近十几年来,中国外贸顺差快速增长,这给人民币带来巨大升值压力的同时,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呈激增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问题已成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主要包括人民币低估说、内需不足说以及加工贸易说等。但无论是中国内需不足说,还是人民币汇率低估
【文章分类号】:F752.7
【稿件关键词】:中间产品进口出口多样化贸易顺差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法
【参考文献】:
-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 刘建利;;“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J];生产力研究;2012年01期
- 赵明霞;;关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02期
- 仉荣;吕永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5期
- 陈志勇;范雯;;中国国际贸易均衡与财税制度转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 张露;我国零部件产品内贸易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 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贸易顺差原因的理论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年03期
- 徐毅;;从产品内分工看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1期
- 谭天扬;吉玉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调整——基于资本替代的视角[J];北方经济;2008年14期
- 周长富;张为付;王菁;;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及其体系构建[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 马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评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李明睿;;我国储蓄——投资失衡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 卢锋;;Policy Adjustments Required to Bal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ces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 樊纲;魏强;刘鹏;;Chin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 and fiscal reform[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 安然;;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 张志华;;人民银行巨额外汇储备的经济性质及其出路[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 刘晴辉;;我国“双顺差”成因的实证分析:1994-2007[J];财经论丛;2008年05期
- 江春;吴宏;;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基于收入分配的新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0期
-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我国外贸顺差的理论探讨[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 谭天扬;;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因素分析与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 项卫星;刘晓鑫;;中美经济关系:基于金融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吴明华;周爱民;;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影子汇率[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 王进;我国经常项目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 颜丽芳;中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及改善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 许敏;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 马里一;融资约束下企业投资行为与贸易失衡微观基础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 周凌飞;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 陶新元;FDI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 陈隽侃;FDI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互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 赵云;对中美贸易顺差规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 刘卫江;中国出口收入不稳定性成因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 施炳展;;中国出口结构在优化吗——基于产品内分类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 裴长洪;盛逖;;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 刘志忠,王耀中;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 李钊,李国平,王舒健;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财贸经济;2005年11期
- 曾铮;王鹏;;产品内分工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渗透与耦合[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 李未无;;中国外贸政策调整效果研究——基于2005-2008年对日出口产品种类变动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 项松林;;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 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J];财政研究;2010年01期
- 田文;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决定与利益分配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徐攀峰;国际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 刘冲;;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求索;2012年07期
- 谢苗;;探析货币政策微调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J];中国商贸;2012年18期
- 邵志强;基于MSFLB模型的武汉保税港区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 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 徐明棋;;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逆差不断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 余永定;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世界经济;2000年06期
- 余永定;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J];世界经济;2002年12期
- ;2003年10月进出口简况[J];中国海关;2003年12期
- 叶万安;1980年代台湾克服巨额贸易顺差的经验[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 孙峻华;王龙杰;周俭司;;江苏省180亿美元贸易顺差的来龙去脉[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4期
- 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问题的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年07期
- 李武;孟斯硕;;扩大内需才能解决贸易不平衡[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年09期
- 王丽瑛;;退税“新政”意味着什么?[J];进出口经理人;2006年11期
- 尚鸣;;外贸酝酿变局[J];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04期
- 金三林;;我国国际收支的新趋势[J];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11期
- ;薄熙来:将减少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头等大事[J];中国报道;2007年02期
- 姜波;;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从日本兄弟集团发展历程看跨国企业的动向[J];经济;2007年03期
-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我国外贸顺差的理论探讨[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 李长久;;中国贸易顺差扩大 美国仍然受益最多[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金怡;;贸易顺差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探究[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 ;我国机械产品贸易顺差继续加大[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八集)[C];2008年
- 李晓宁;;如何看待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 杨玉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 ;2006-2007年中国部分主要商品进出口预测与分析调查报告[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 柳剑平;孙云华;;产业间分工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比较分析[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富尧;;以原产地作为贸易差额的统计基础——对第十五届“安奖”优秀论文一等奖《贸易差额的衡量:基于所有权还是所在地》一文的质疑与商榷[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兰宜生;;关于中国进口战略的几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 张毅;提防外贸顺差的“负效应”[N];民营经济报;2005年
- 吕蓁;发改委报告认为:短期内贸易顺差不太可能减少[N];中国贸易报;2007年
- 黄卫华;取消农业税农民去年减负1000亿[N];中国税务报;2007年
- 知名时评作家 周义兴;贸易顺差“第一”喜忧参半[N];经济视点报;2007年
- 记者 徐博 陈刚;李德水:不要简单地说中国出口这么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 李斌王秀苍 曾锁怀;新疆外贸出口增长进口下降[N];新疆日报(汉);2007年
-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周荣祥 李心广;今年贸易顺差可达1400亿美元[N];证券时报;2006年
- 郑晓波;各方详解贸易顺差收窄原因[N];证券时报;2007年
- ;贸易顺差下降预示热钱正在撤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 周英峰雷敏;突破12000亿美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 周艳;汇率变动、贸易失衡与政策选择:中国的经验[D];厦门大学;2007年
-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 胡冬梅;持续贸易顺差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王刚贞;基于资本管制下的贸易收支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 孙磊;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与中美贸易差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 胡颖;我国汇率政策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 赵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 傅瑜;论中美贸易关系[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 王晓丹;基于比较优势的中美贸易顺差原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 罗婧;中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 吴妹玲;论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负面影响与对策[D];青岛大学;2008年
- 王晓静;从海关监管角度探讨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 张浩;面板单位根、协整理论及其应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 侯鹏;中国国际游资总体规模的测算[D];湖南大学;2009年
- 王蕴如;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平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 李冉;中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 赖仙玲;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 唐春花;我国的高储蓄、贸易顺差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 邓凯成;出口退税率、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贸易顺差关系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国家图书馆 论文 下载中间产品进口、出口多样化与贸易顺差——理论模型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7期
【期刊简介】:《国际经贸探索》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国际经贸探索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44-1302/F,国际刊号:ISSN1002-0594。国际经贸探索杂志社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本刊为......更多
国际经贸探索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96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戴翔;张二震;
更多
动物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国家图书馆 论文 下载中间产品进口、出口多样化与贸易顺差——理论模型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dwyxlw/267244.html
相关专题:进出口顺差 进出口贸易顺差 进出口顺差逆差 进出口贸易顺差和逆差 中国进出口顺差 2017年1月贸易顺差 1月贸易顺差 中国1 3月份贸易顺差 2017年1月进出口 1 2月 进出口 顺差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小企业融资 《国际经贸探索》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摩擦学学报玩具世界东方企业文化中国食品工业新世纪文学选刊天津中医药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心理世界地理信息世界
上一篇:
广工课程论文封面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国家支持体系构想
下一篇:
考研复试论文格式对平凉市重点公益林保护及经营管理机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