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中国CT和MRI杂志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类 >

脑动脉瘤|常规CTA与减影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本文作者:谭芳欢;管学春;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9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目的评价常规CTA与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优缺点。方法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后,分别进行常规CTA重建及减影CTA重建。由影像科头颈组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分析并进行诊断。126例患者于3-72小时内行金标准DSA检查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结果常规法完成MPR、MIP及全脑动脉VR所需要平均的时间为27.17±5.89min;减影法完成MPR、MIP及全脑动脉VR所需要平均的时间为15.62±3.02min;两组重建时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9.587p=0.000),减影CTA可显著缩短重建时间。床突以上脑动脉重建,减影组重建图像质量略逊于常规组,但评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397,p0.05);床突及以下脑动脉重建,减影组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评分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8.035,p=0.000)。常规CTA对脑动脉瘤检出总体诊断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5.6%,准确性为96.8%;减影CTA检出脑动脉瘤的总体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均92.3%,准确性为99.2%;减影CTA与常规CTA综合评价动脉瘤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100%。结论减影CTA较常规CTA在颅底动脉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减影CTA联合常规CTA综合评价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论文正文预览】:5131.2014.09.34脑动脉瘤破裂是目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但若能作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其后果可大为改观[1-2]。目前临床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是DSA检查[11-13],但危重患者不适于行DSA检查,头痛、临床怀疑动脉瘤的患者又不愿意行有创且价格不菲的DSA检查。头
【文章分类号】:R739.41;R730.44
【稿件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减影CTA常规CTA
【参考文献】:
  • 周全红;温智勇;毕冬梅;赵建华;毛毳;陈威威;;GE Lightspeed 64排128层螺旋VCT颅、颈联合(CTA)成像技术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年03期
  • 喻立军;曾秋华;;减影CTA结合常规CTA技术在脑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1期
  • 杜丽云;胡海菁;;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中的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 林荣良;李传旺;唐平太;邓开盛;;急诊3D-CTA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3年05期
  • 梁满球;郑晓林;陈妙玲;肖利华;朱纯生;;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及与DSA对照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4年04期
  • 杨新官;丁可;邱维加;周智鹏;刘光俊;;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12期
  • 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张志伟;何怡红;孙晓川;牟君;方维东;;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1期
  • 范晓;罗天友;;CT及MR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重庆医学;2008年18期
  • 刘彭华;许忠新;王冰;杨新利;李煊;石洁;;64排减影CT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0年19期
  • 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 郭岳霖;刘国瑞;郑文斌;饶海冰;程英;张远芳;;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3期
  • 方凯;吴书信;;影像学在颅内动脉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年02期
  • 尤云峰;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万兵;;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 阮健;孙晓川;吕发金;唐文渊;;64层三维CT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3期
  • 吕发金;吕富荣;肖智博;张志伟;尤云峰;万兵;;小剂量团注法测试脑血管VCTDSA扫描延迟时间优化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范晓;吕发金;罗天友;彭娟;方维东;孙晓川;;颅内交通动脉瘤的发生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房文皓;吕发金;张丽娟;谢鹏;李琦;;Willis环解剖变异的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 吕发金;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 邓凯;双能CT在手足肌腱及头颈部血管减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09年
  • 佟丹;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在国人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 陈顺强;MRA(TOF法和PC法)与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对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 鲁杰;大脑中动脉瘤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 王乙;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 张政;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1年
  • 谢惠;大脑中动脉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 刘楠;CT血管成像直窦解剖结构与慢性脑积水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 史晓蓓;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D];石河子大学;2010年
  • 黄钟情;64排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 闫卫鹏;MDCTA在颈内动脉瘤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韩庆东;前交通动脉瘤指向与显微手术疗效的相关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朱新进,熊华峰,李蜀光,曾惠良,梁坚豪,李佩文;16排CT血管分析软件在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显示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3期
  • 李天然,钱根年,郑春雨,李铭山;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3期
  • 李天然,郑春雨,李铭山;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4期
  • 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李树欣;梁彤杰;周少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年02期
  • 毛俊;王艳萍;彭秀斌;陈海东;陈敏;程光森;何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年01期
  • 张修凤;黄志鹏;陈松清;;16层螺旋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年01期
  • 胡海菁;罗志坤;林小慧;杜丽云;徐新超;;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2期
  • 郭岳霖;刘国瑞;郑文斌;饶海冰;程英;张远芳;;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3期
  • 龙昉;胡茂清;罗学毛;张朝桐;龙晚生;梁启堂;;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3期
  • 郭建新;冒平;牛刚;赵婷婷;丁辉;王茂德;杨健;;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5期
  • 李骁雄;入江惠子;;原始胚胎动脉合并脑动脉瘤二例报道[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11期
  • ;特殊基因突变增加脑动脉瘤风险[J];生命世界;2008年12期
  • 陆晓琼;;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年01期
  • 陈建甬;杨建军;俞高龙;桑奇潜;水嫣琼;楼晓剑;周赵霞;冯金娟;马后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及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01期
  • 陈陆馗;;隐匿的“定时炸弹”——脑动脉瘤[J];祝您健康;2014年02期
  • 沈春升;;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3年23期
  • 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徐如祥;梭形脑动脉瘤17例诊断与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 卢振和,高崇荣,何雁冰,陈金生;脑动脉瘤手术麻醉的脑保护[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年01期
  • 初明,黄正松;家族性脑动脉瘤的重新形成——病例报告[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1期
  • 左长京,田建明,王培军,萧毅,崔恒武,许奕,王敏杰,汪剑;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2期
  • 梁传声;臧培卓;佟志勇;石强;吴鹏飞;温志锋;王运杰;;有关脑动脉瘤临床上的几个问题[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孙克华;卢亦成;白如林;黄承光;陈怀瑞;齐向前;;手术和介入联合治疗多发性脑动脉瘤[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 徐建林;陈书达;;旋转DSA技术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价值[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 孔伟东;曹建民;许健;卢光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 翟水亭;李天晓;曹会存;郭子亮;宗登伟;白卫星;;脑动脉瘤三维DSA影像学分析及对栓塞治疗的价值[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 马驰原;田蕾;王汉东;史继新;;脑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术中监测[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虞升华;;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吴科学;翁宇;蒲智;多吉;;高原地区脑动脉瘤特点及治疗体会[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王盛章;陈家亮;鲁刚;张晓龙;;具有病人特异性的脑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刘磊;许百男;王芙昱;王君;曹向宇;;基于3D-DSA影像学数据的脑动脉瘤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黄玉杰 柳辉艳;治脑动脉瘤首选介入[N];健康报;2007年
  •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朱晓敏;突发头痛应考虑脑动脉瘤[N];健康时报;2006年
  • 本报记者 曹玉祥;患脑动脉瘤如何救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 朱晓敏;突发头痛应考虑脑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 记者 陈青;脑中“炸弹”应早发现早治疗[N];文汇报;2010年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张建民 整理 余宁宁;脑动脉瘤 脑内随时可能破裂的气球[N];健康报;2010年
  • 本报记者 王雪敏;脑动脉瘤:破裂与否,均需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0年
  • 董欢霁;三维立体成像技术 脑动脉瘤诊治新助手[N];医药经济报;2006年
  • 记者 匡远深;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建立[N];健康报;2008年
  • 姜旭滨;治疗脑动脉瘤有新术式[N];黑龙江日报;2000年
  • 冯桥显;炎症反应及其调控在脑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D];四川大学;2006年
  • 孙晓枫;实验性大鼠脑动脉瘤发生机制及Doxycycline和雷公藤预防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 韩天旺;VSMC凋亡与增殖在脑动脉瘤形成及破裂中的作用和意义[D];四川大学;2006年
  • 贺红卫;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治疗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 郭付有;VSMC凋亡及其调控在脑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5年
  • 何旭英;脑动脉瘤形成及破裂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 马骏;二维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 余永佳;脑动脉瘤的病理改变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相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
  • 赵红辉;仿真三维CT血管内镜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 朴永男;多层面螺旋CT血液铸型技术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延边大学;2004年
  • 魏欣;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 曹强;多层面螺旋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价脑动脉瘤中的应用——与DSA对比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 张翠强;一类生物医学模型的非线性分析及控制[D];江苏大学;2008年
  • 杨楚;SHR-SP与SHR脑血管形态与脑组织蛋白表达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稿件标题】:脑动脉瘤|常规CTA与减影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发表期刊期数】:《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9期
【期刊简介】:《中国CT和MRI杂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CT和MRI杂志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44-1592/R,国际刊号:ISSN1672-5131。中国CT和MRI杂志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主办,本刊为刊......更多中国CT和MRI杂志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554/)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谭芳欢;管学春;


    更多医学类论文详细信息: 脑动脉瘤|常规CTA与减影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23258.html


    相关专题: 《中国CT和MRI杂志》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海河水利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四川环境
  • 南大商学评论
  • 人大建设
  • 开放导报
  • 吉林劳动保护
  • 生理学报
  • 财贸研究
  • 包钢科技


  • 上一篇:【失语症康复治疗】双语失语症康复治疗的现况
    下一篇:【卵巢颗粒细胞瘤】MSCT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