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贾新燕;易玮;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岭南医学作为地域色彩浓郁的中医流派之一,除了在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等领域发展意义重大外,其对针灸学的贡献亦颇大。主要体现在:发明针灸器具,开创了九针最早源于岭南的历史;重视民间特色疗法,发展了蜂针、针挑、天灸等民间疗法;历代岭南医家善于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著有不少专著,丰富、发展了针灸理论及临床,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针灸流派。岭南医学为针灸学的推广与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论文正文预览】:岭南医学是祖国医学普遍原则与岭南地区实际情况结合的产物[1],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迅速,特色突出,涌现了不少医家,为祖国传统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除了在温病学、儿科等专科发展中建树显赫外,岭南医家对针灸学的理论发展、临床实践及对外发展等方面均作出了较大贡献。
【文章分类号】:R245
【稿件关键词】:岭南医学针灸学针久器具九针
【参考文献】:
- 钟以林,班秀文,黄瑾明;九针从南方来的实物例证——广西武鸣出土青铜针灸针初探[J];广西中医药;1987年03期
- 刘芳;;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科学针灸治疗学》学术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 张长民;;宋代潮州刘昉《幼幼新书》在医史文献学上的贡献[J];韩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 陈居伟;;《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针灸学的贡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司徒铃;针挑疗法的实践[J];新中医;1978年03期
- 李永宸,赖文;针灸除疫,绩载史册——岭南医家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贡献[J];中国针灸;2004年12期
- 任小红,成永明,文洁珍;岭南蜂疗的回顾与展望[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 刘芳;;民国广东针灸医籍考[J];中医研究;2011年06期
- 刘鹏昱;;岭南天灸的“非遗”内涵与价值[J];文化遗产;2013年05期
- 王伟彪,郑洪;岭南医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中国医药学报;1998年02期
- 戴铭;黄政德;;广西地方医学史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2010年02期
- 王天怡;庞博;宋坪;;当代中医皮外科名家学术特色与流派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2年10期
- 成永明,温自征,廖慧芳;蜂针配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9期
- 庄义青;论两宋时期潮州的社会发展[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王冬香;马常青;成永明;张志勇;;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局部外用治疗蜂针治疗后皮肤发痒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2年13期
- 林永青;赵百孝;;艾灸防治疫疾的历史与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 王柏灿;壮医外治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年02期
- 孙睿睿;张丹华;梁繁荣;曾芳;;古代针具研究现状国内文献计量学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 岗卫娟;;民国时期针灸医籍研究现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 李禾;刘小斌;李建梅;胡经航;刘淑婷;;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概貌述要(一)——现存岭南医家医案书目整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刘淑婷;李禾;;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整理与相关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冼绍祥;袁天慧;杨忠奇;汪朝晖;李小兵;陈洁;;岭南内科医学流派探析[A];中医学术流派菁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 江剑波;;“故九针者,从南方来”——壮族兽医针灸初探[A];中国《活兽慈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 戴铭;论晋唐时期八桂医学的形成与发展[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 李禾;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的收集整理及姜桂附应用状况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 庞杰;参莲消癥汤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 胡正刚;岭南近代伤寒四大家扶阳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 韩宇霞;广东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 游江;明清时期中医学术从温补向寒凉发展的临床背景[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 杨逸淦;近代岭南名家温病学术思想简介与暑湿病经验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 金小洣;当代岭南医学流派与名家学术传承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 郭强;1949年以前岭南中医喉科眼科文献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 文达良;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岭南医家论治温病经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 张海丽;岭南古医籍资源整合及目录数据库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 李建梅;岭南医家罗芝园《鼠疫汇编》整理及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 胡经航;岭南医家潘名熊《叶案括要》整理及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 李梅;民国广东中医人名录编纂及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 李群;清代广东中医人名录编纂及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 卢银兰;清代广东医书出版状况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 黄凯文;二十四史针灸史料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 刘淑婷;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的整理与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 周睿;岭南灸法古籍《采艾编》与《采艾编翼》整理及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 黄张杰;现代岭南名老中医医案及其有效经验方的收集和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 高日阳;;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特色浅谈[J];国医论坛;2008年01期
- 符友丰;试从鼠疫流行看灸刺与经络起源[J];河南中医;1999年04期
- 钟依研;;西汉刘胜墓出土的医疗器具[J];考古;1972年03期
- 何乃汉;;广西贝丘遗址初探[J];考古;1984年11期
- 张福慧;陈于柱;;游走在巫、医之间——敦煌数术文献所见“天医”考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 黄云忠;;武鸣马头先秦古墓出土铜针初考[J];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02期
- 叶浓新;;马头古墓出土铜针为医具论试证——兼论壮族先民的针灸疗法[J];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03期
- 沈劼;;试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 李永宸,赖文;岭南地区1911年以前瘟疫流行的特点[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张厚墉;;关于内蒙古地区医学史中几个问题的考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 魏稼;;薛立斋的针灸学成就探略[J];江西医药;1963年04期
- 周行晓;;评《简明针灸学》[J];上海针灸杂志;1984年01期
- ;中国针灸学会隆重推荐电针疗法实用技术体系[J];老年人;1995年02期
- ;香港大学设立针灸学硕士学位[J];中医教育;1999年04期
- 陈汉平;关于针灸学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若干认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2期
-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大会纪要[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11期
- 张伟范;霍明霞;孙沫;;针灸学图表解多媒体课件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年06期
- 李开平;;针灸学实践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 韩明祖;;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6期
- 郭静娟;林利利;;熊大昌:两度援外,展精湛针灸技艺[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7期
- 周江宁;;振兴针灸医学,发展针灸学术[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3年
- 刘智艳;;《针灸学》教学改革与实践[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钟珊;梁繁荣;;探讨循证医学对针灸学的影响[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徐志伟;王黎;潘华峰;鄢来均;;21世纪针灸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对我校近十年来针灸学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黄龙祥;武晓冬;;释难解惑,开启“明堂”之窗——读李鼎新版《针灸学释难》[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张东友;程芳;;针灸学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 艾炳蔚;;读《针灸学释难》的点滴体会[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孙建华;;在临床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针灸学——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学习体会[A];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腧穴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王克平;;浅谈中等医学针灸学教学的体会[A];西南片区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许银珊;徐晖;刘清国;;关于建立针灸名词术语标准体系的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中医针灸保健防病应用的历史发展[N];世界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陈欣然;针灸学领域的拓荒者[N];天津教育报;2007年
- 孟培燕;针灸学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讨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 梁保义 刘培峰 成平 杨早龙;继承发扬针灸学术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王宏才;针灸学的机遇与发展[N];科技日报;2001年
- 本报记者 施嘉奇;针灸师应走出医院找病人[N];文汇报;2006年
- ;应建立针灸名词术语标准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 ;针灸学部分[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 温长路;针灸拔罐病去一半[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 张仁?张建中;不能误解“简、便、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 陈晓容;台湾现代针灸发展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 崔秀琼;痛经的古今针灸处方用穴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 林丽美;海峡两岸针灸现状的比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 余瑾;靳瑞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 胡凌娟;针灸临床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 李素云;明清西医东渐背景下经络理论的解读[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 孙淑惠;晋唐时期妇科针灸治疗的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 张晨光;《内经》补泻刺法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 林美君;王焘《外台秘要》灸疗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 王宝华;《内经》针灸辨证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 潘娟;中国针灸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 谭源生;民国时期针灸学之演变[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 郑池慧;朝鲜半岛针灸历史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 黄利玲;靳瑞教授针灸临床和教学特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 郑伟峰;明代医家针刺补泻手法的文献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 徐晖;国家标准《针灸名词术语》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 许银珊;国家标准《针灸名词术语》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 崔丽;针灸预刺激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SOD和NOS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 郑耀庭;山东省针灸教育与临床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 闫明茹;针灸关元、命门、足三里穴对免疫失调模型大鼠IL-18、AVP及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岭南医学史范文|岭南医学对针灸学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期刊简介】:《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2-1375/R,国际刊号:ISSN1007-4813。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更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5578/)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贾新燕;易玮;
更多
医学类论文详细信息:
岭南医学史范文|岭南医学对针灸学的贡献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17321.html
相关专题: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现代农业江苏政协飞行器测控学报中国农学通报南风窗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电子与自动化贵州农业科学
上一篇:
小脑延髓池正常值范文|颈项舌下9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研
下一篇:
金涛连锁酒店范文|金涛教授论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经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