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社会科学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会类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核问题上中美战略互动关系的转型

本文作者:陈宗权;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社会科学》2014年1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在冷战及系列制度的背景下,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互动历经兵戎相见冲突型、威慑冲突型,随后由于朝核危机的爆发而转型为竞争—合作型互动模式。中美维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地区稳定的共同利益促使双方进行了系列的合作性互动,但两国在朝核问题互动中表现出的结构性分歧表明双方仍然处于竞争状态。国家利益是中美选择对朝政策、从而决定中美互动模式的直接因素。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互动可以折射出两国关系的整体状况。
【论文正文预览】:朝鲜半岛问题的核心是朝鲜问题,朝鲜问题的核心是朝核问题。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战略互动不仅可以凸显双方在朝鲜半岛上的利益底线及政策趋向,更可以折射出两国整体关系的本质。本文将对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战略互动及其转型进行分析。一、互动及战略互动“互动(interaction)”
【文章分类号】:D815.2
【稿件关键词】:战略互动朝核危机竞争合作竞合型互动
【参考文献】:
  • 陈宗权;;国际关系互动理论初探[J];国际观察;2008年02期
  • 张琏瑰;;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处于成败关键期[J];东北亚论坛;2013年03期
  • 崔立如;;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国的作用[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9期
  • 孙茹;;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与朝核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7期
  • 李磊;;吉田茂的抉择——日本选择中日和约缔结方的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 王春业;;宪法及其生成的经济分析——宪法产生的非文化解读[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 张风梅,潘广辉;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大败笔——司徒雷登北平之行夭折透视[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 陈玉芝;;兵团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工业化战略博弈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 吴舸;石俊杰;;论1949—1969年间英美对华政策分歧的主要原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 华传铭;;试析冷战后的中韩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张翠;;从互动理论的视角浅析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 田忠;;寿险业合作的博弈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2期
  • 龚松柏;毛泽东对外经济关系思想评议[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 温池洪;毕新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冲突机理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8期
  • 李增刚;董丽娃;;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夏海斌;;外交功能的经济化——中国“外交资源”的经济效应[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 朱圣明;;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博弈论分析——基于温岭新河羊毛衫行业的实证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孙吉胜;;国际关系的语言转向与建构主义的发展研究:以语言游戏为例[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 周方银;;Formal Models与国际关系研究[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 曲博;;开放经济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新进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 陶文钊;;试论新中国“一边倒”方针的历史必然性[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 郭秋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迁移组织(IOM)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满海峰;;解读与展望:美国应对朝核问题的政策选择[J];当代韩国;2007年04期
  • 魏志江;谢洋;;论朝鲜弃核和美国奥巴马政权上台后中国对朝核问题的政策选择[J];当代韩国;2008年04期
  • 高连福;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J];当代亚太;2000年03期
  • 高连福;美国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吗[J];当代亚太;2000年10期
  • 金强一;;中美日东北亚战略框架之中的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与东北亚大国战略指向关联的研究[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 刘俊波;;从“战略忍耐”看奥巴马的对朝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 卡尔·哈塞尔登,辛本健;朝鲜统一 对美国东北亚军事存在的影响[J];国际展望;2003年14期
  • 李成亚;冷战后美国对朝鲜半岛安全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05期
  • 吴德烈;;半岛局势责任在谁[J];世界知识;2009年08期
  • 李南周;朝鲜的变化与中朝关系——从“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到“实利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09期
  • 记者 赵成;[N];人民日报;2013年
  • 宋成有;析朝鲜半岛的两次核危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4期
  • 陈扬;在利益与协调之间: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J];国际观察;2005年01期
  • 李巧玲;周琦;;中美危机管理——以朝核危机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 和平;2003年国际政治综观[J];新视野;2004年01期
  • 姜运仓;当前朝美关系的博弈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张雁虹;钱文华;;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作用探析[J];世纪桥;2009年09期
  • 朱锋;;二次核试后的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与“强制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7期
  • 郑丽慧;;试论第一次朝核危机成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2期
  • 姜宅九;;中国参与六方会谈:斡旋角色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2期
  • 马俊威;朝核危机呈软着陆迹象[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9期
  •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 詹小洪;朝核危机背后再现中国筹码[N];中国经营报;2009年
  • 邱震海;朝核危机下一步怎么走?[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 邱震海;朝核危机的下一步[N];经济观察报;2003年
  • 燕玉叶;人道主义援助:朝鲜百姓的“生命线”[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 倪峰;透过大选看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 蔡建;朝核危机趋缓和,究竟谁得分?[N];解放日报;2008年
  • 樊吉社;建立互信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9年
  • 王春;朝核危机与中国安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 本报记者李豫川;夏秋之交将是美朝核危机关键时期[N];中国经营报;2003年
  • 徐翼;切尼要表达什么声音[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 陈宗权;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互动之研究(1950年至今)[D];复旦大学;2008年
  • 程晓勇;国际核危机及其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 肖晞;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 燕玉叶;购买“和平”:冷战后美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D];复旦大学;2008年
  • 陈先才;当代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 邢新宇;朝韩中东外交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 袁学哲;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 刘渊博;美朝核危机博弈[D];暨南大学;2010年
  • 胡斌;重复囚徒困境视角下的两次朝核危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郑丽慧;朝核问题与中国政府的对策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 郑琪;试析第二次朝核危机解决中的中美合作[D];外交学院;2010年
  • 李盈懿;中国政府在历次朝核危机中的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 朱杰进;六方视野中的朝核危机[D];湘潭大学;2004年
  • 张保辉;中国在朝鲜战争和朝核危机中外交战略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 金凯;改进朝核危机解决模式的设想[D];武汉大学;2005年
  • 曹希楷;国际核危机管理模式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 王江波;国际合作理论与朝核危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核问题上中美战略互动关系的转型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期刊简介】:《社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社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国际刊号:ISSN0257-5833。社会科学杂志社由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更多社会科学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0217/)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陈宗权;


    更多社会类论文详细信息: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核问题上中美战略互动关系的转型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shehui/26717.html


    相关专题:代写一篇论文多少钱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社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南方论丛
  • 视听技术
  • 宁波农业科技
  • 当代经理人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 人口与社会
  • 唯实
  • 中国史研究动态
  • 计算机应用


  • 上一篇:【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重返亚太后韩美关系变化及对中韩关系的
    下一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