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晓倩;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年2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型入手,以重庆为例,对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量化了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论文正文预览】:一、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型(一)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1986年Romer提出了内生化经济增长理论(Endoge-nousGrowthTheory),把技术进步、政府支出、研究与开发和人力资本当作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这不同于以Solow(1956)为代表的新古典经
【文章分类号】:F224;F127;G649.2
【稿件关键词】:重庆高等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
【参考文献】:
- 周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 宋华明,王荣;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相关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 马陆亭;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与“拉动”[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 崔玉平;李晓文;;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6年03期
- 秦磊;吕作民;;高等教育必须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张立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划分[J];北方论丛;1997年06期
- 赵书阁;论教育产业化可能带来的若干弊端[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孙志军;过度教育:西方的研究与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 曲恒昌;西方激进派的“一致性”理论与世界教育私营化的勃兴[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 陈晓宇,陈良焜,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 冯国有;;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 刘宇;;教育对经济影响的测算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 吕作民;秦磊;;对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若干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 毛洪涛,马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 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张学敏;;立足科学发展观,拓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 彭清华;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 柏振忠;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 章跃;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 敏维盛;改革开放以来甘南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 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 郭建敏;山东省滨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 王艳;新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 石晓铭;四川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 赖扬华;基于DEA模型我国高校博士点投入产出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 闫石;民办高等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 刘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 毛洪涛,马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 马骁;徐浪;;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张丰河;;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20期
- 向晴;;江西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刘晓镜;国外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方法[J];教育与经济;1995年04期
- 叶平,王蕊;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聚类与特征分析[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 崔玉平;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 陈晓;;新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年06期
- 叶茂林,郑晓齐,王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 徐爱萍;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 刘林;高等教育对江苏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 叶立萍;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 李楠;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 丁小浩;居民家庭高等教育开支及其挤占效应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 吴超林,袁锐锷;高等教育发展误区的经济学剖析——一般理论及其对台湾等的应用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 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年04期
- 袁锐锷,吴超林;亚洲“四小龙”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模式比较[J];教育与经济;1996年01期
-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年01期
- 朱开轩;在国家教委1998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 邱冬阳;宋奇成;;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重庆的实证协整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 松峰;;陈流汀:做强重庆高等教育,服务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J];重庆与世界;2003年09期
- 黄云;;以深厚文化积淀为底蕴建设一流大学城[J];重庆行政;2003年03期
- 蒋华林;李华;;重庆高等教育率先发展的基本路径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 曾国平,朱芸,金镝;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与东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 刘宇;张平;;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模型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 张乐乐;;加快重庆大学城建设 打造西部高等教育高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 皮建才;;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另一种视角[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 张继梅;;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 祝秀梅;;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性回顾[J];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 王龙昌;;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作制度的创新——以重庆市为例[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 蒙毅;文森;李萍;;重庆市土地利用与城镇发展研究[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编者的话[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程朝云;;战时人口内迁与重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 ;中共重庆市委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 《重庆通史》获重庆市首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 谌海;张孝成;赵敏;刘渝;;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新思路[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 谌海;张孝成;赵敏;刘渝;;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新思路[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张林慧;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西藏[N];西藏日报;2007年
- 记者 严凌;圈内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N];黄石日报;2009年
- 张宁锐;高校教育基金会面临发展良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 代群;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 蒋家平;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 上海大学 袁杜鹃;法学博士教育应注重国际化开放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 缪志聪;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本报记者 温红彦;教育部采取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 记者 吴鹏;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迅猛[N];黄冈日报;2006年
- 陈晖;高等教育发展的“台州速度”[N];台州日报;2007年
- 石薇;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 方春英;中部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 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 孙凯;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 陈俊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 郎永清;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5年
- 田德芳;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 汪余宏;江西省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 雍俊明;重庆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 周雪;重庆高等教育对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人才支撑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 孙忠艳;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市经济增长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 王奕;开发区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 赵启然;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实证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 宋军;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 王艳平;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制度创新[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 李桂芳;抗战时期重庆的劳军募捐运动[D];西南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重庆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年22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557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晓倩;
更多
循环农业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重庆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xhnylw/256981.html
相关专题: 《东南国防医药》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干旱区研究新少年计算物理信息网络安全上海集邮山东教育教育与考试小学语文健康必读上海纺织科技
上一篇:
从财务角度看销售管理|从金融危机的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下一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