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江辉;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9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但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及城市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限,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实践中显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不仅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大量人力资源的流失已经成为农村地区以及全国整体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论文正文预览】:一、背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掀起了一股“进城务工热”。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大量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城市在收入、环境、教育等方面与农村的差距,在内、外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非农业转移。
【文章分类号】:F323.6
【稿件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地转移南山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根本途径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城市农民工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 鲍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 刘丽娟;;关于农民工就业权益缺失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 陈娆;周云;赵博;;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 李莎;农民工权益表达中的行动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 邸丽丽;论政府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责任和措施[D];吉林大学;2007年
- 蔡荣生,赵亚平,金驰华;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 任国强,夏立明;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 李晓春,马轶群;我国户籍制度下的劳动力转移[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 冯姝娅;;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 程名望,史清华,闵远光;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的调查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 肖文韬;工业化力度、人口流动行为与户籍改革[J];人口与经济;2004年03期
- 张征,张正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04期
- 都阳,朴之水;迁移与减贫——来自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4期
- 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6期
- 胡梅魁;试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3年06期
- 罗晰;大城市郊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卫星城和小集镇的建设[J];人文杂志;1984年06期
- 赵喜顺;论“离土不离乡”[J];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04期
- 杨翼;“离土不离乡”长短论[J];浙江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 蔡龙;试论离土也离乡[J];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07期
- 李培毅,赵建平;关于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J];经济问题;1985年10期
- 龚一萍;从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 吴德富;苏州农村剩余劳力的出路与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1985年05期
- 宋国青;;城乡发展和农民转移[J];学习与探索;1985年04期
- 熊荣植;;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张兴修;;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 王守陆;卢剑;;欠发达地区农业应对加入WTO的战略选择——内蒙古农业发展战略思考[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韦素琼;陈健飞;;沿海经济发达区非农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吴国玺;;大力发展小城市经济 全面提高小康水平[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 韦素琼;陈健飞;;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 韦素琼;陈健飞;;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 石建辉;胡定华;黄卫;龙炳华;黄大金;袁康来;吴峰;马昊;;湖南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调研报告[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 季小立;;“苏南模式”的城市化及其演进[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 徐辉;黎东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纪社;采取多项措施 扩大就业规模[N];河北日报;2000年
- 谷文晓 杨伟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原则[N];经济参考报;2000年
- 茅于轼;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 杨丹;发展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N];云南日报;2000年
- 杨军昌(作者为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略论世纪之交的流动人口问题[N];贵州政协报;2001年
- 翟晓波;关于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 河北经贸大学傅亚胜;调整产业结构 拓宽就业渠道[N];河北日报;2001年
- 汪小勤 田振刚;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经济日报;2001年
- 周天勇;人口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 作者单位:大丰市地方税务据西团分局 杨建益;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障碍[N];江苏经济报;2001年
-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 徐松林;《下岗与失业:中国特色的失为现象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 余佶;农村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 郑立敏;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厦门大学;2001年
- 张宗海;中国农民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 阮慧斌;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 蒋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制度安排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 贾善和;城市化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 王震;河北省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 王洪亮;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 董奋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稿件标题】:烟台南山村|浅议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模式——以烟台南山村为例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9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11667/)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江辉;
更多
世界农业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烟台南山村|浅议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模式——以烟台南山村为例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sjnylw/256083.html
相关专题: 《新理财》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中国科学基金透析与人工器官造船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历史学习建筑人造板职业与健康中国棉麻流通经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华西医学
上一篇:
[社区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
【工程风险防范问题探析】规范高校收费管理的相关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