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

关注我们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论文]两业联动型供应链可持续运营策略分析

本文作者:杜志平;刘永胜;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1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两业联动是供应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质是发挥制造业与物流业各自的核心优势,将制造业中的物流功能分离出来,由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益的目的。两业联动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管理上,要调整组织形式,变锥型结构为扁平结构,运作流程同步化,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建立纠纷解决机制;在技术上,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专用物流设备创新和包装创新。为了保证两业联动有序运营,应建立长期契约关系、行业规范标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双方有效的参与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及合作双方评价机制等。
【论文正文预览】:一、引言两业联动是指制造业同物流业的联合供应链管理模式,它能够发挥两个行业的核心优势,提高供应链的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国家相关政策也给予支持。关于两业联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刘雯[1]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我国
【文章分类号】:F274
【稿件关键词】:供应链两业联动契约策略
【参考文献】:

  • 顾占波;李松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分析——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J];物流技术;2014年13期
  • 张睿;;面向敏捷供应链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2期
  • 苏秦;张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J];软科学;2011年03期
  • 杜志平;胡贵彦;刘永胜;;基于复杂性供应链脆弱性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6期
  • 刘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10期
  • 苏秦;张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2011年05期
  • 韦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龚鹏;阎黎;;西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2年01期
  • 马爽;钱省三;;包装价值内涵及其系统框架模型研究[J];包装工程;2007年09期
  • 孙丽环;佟新华;;吉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潜力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6期
  • 邹筱;张世良;;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2012年12期
  • 姚娟;庄玉良;;所有权结构、物流环境及我国物流业效率[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 梁红艳;王健;;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 田刚;贡文伟;梅强;罗建强;朱佳翔;;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演化规律及动力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2期
  • 欧伟强;;基于共生网络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 孙金秀;林晓炜;;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研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 程永伟;龚英;;我国物流业的产业联动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 张孝琪;龚本刚;孙刚;;芜湖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 马爽;钱省三;;包装价值内涵及其系统框架模型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 逄锦荣;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 刘刚;需求导向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 程艳;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 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 罗捷茹;产业联动的跨区域协调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 胡基学;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 王冬梅;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评价与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 张媛媛;机械制造业企业库存预测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 杨贵凌;陕西省产业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D];长安大学;2011年
  • 刘燕;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 董继扬;基于Web的木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 李学仁;深筒缠绕包装机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 吕宜真;供应链金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 王安;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供应链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 刘利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 石运章;WT物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 何娇;基于敏捷化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 钱言;沈玉燕;赵成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 陈建华;马士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实现机制与技术解决方案[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1期
  • 黄有方;严伟;;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张睿;;面向敏捷供应链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2期
  • 郭淑娟;董千里;;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年13期
  • 刘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10期
  • 韦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梅汉宁;;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应用分析——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3年05期
  • 邵扬;梁亮;张屹山;;基于投入产出的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 蒋海;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 蒋照连;黄峰;吴丽娟;;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4期
  • 吕涛;聂锐;;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 郑红玲;柴天姿;;河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分析[J];河北企业;2010年07期
  • 刘梅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2期
  • 王晓艳;李道芳;;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 何明珂;;服务于区域物流发展需要 服务于现代物流理论研究——评《湖南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报告(1997-2005)》[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娄平,陈幼平,周祖德,袁楚明;敏捷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的AHP/DEA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何黎明;[N];现代物流报;2007年
  • 王纪勋;物流产业发展对江苏经济推动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 栗东生,张翠华,黄小原;供应链网结构特性及其模型[J];合成纤维工业;2001年01期
  • 王世文,李龙洙;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1年07期
  • 严中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六大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7期
  • 顾穗珊;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1年12期
  • 肖怡;零售企业核心能力与供应链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1年07期
  • 揭晖,黄培清;供应链管理中的价格波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陈志祥,马士华;企业集成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供应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运作范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 尚闯兵;供应链管理对军用物资保障的启示[J];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23期
  • 张翠华;供应链网管理及其改进[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 信天游;聪明地对待供应链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01年11期
  • 沈默;赵鹏飞;;“三鹿奶粉”供应链管理缺失和优化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 莫云生;;社会网络分析与供应链管理——一些粗略的想法与未来的研究方向[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骆建文;黄培清;;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协作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孙涛;刘仲英;;电子化供应链管理[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毛薇;金俊武;;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模型及其优化[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 郜振廷;;论需求变异原理的扩展——供应链“需求变异放大原理”补正[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高阳;江资斌;杨长辉;;基于多目标协商的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佘斌;;银企联盟供应链探讨[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王胜兵;姜松海;;供应链管理及物资供应整合[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陈国华;何东平;;供应链管理概念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A];全国第二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 中国北方公司 王佐;从物流到供应链[N];国际商报;2000年
  • 金真;供应链管理发展过程[N];国际商报;2000年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陈翔;供应链协同的9大功能[N];国际商报;2002年
  • 国通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的平台建设[N];国际商报;2003年
  • 国通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N];国际商报;2003年
  • 王屏;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竞争新模式[N];国际商报;2003年
  • 成小东;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参考模型发布[N];国际商报;2003年
  • 本报记者 李鹏 东泓;我国供应链应加以延伸[N];国际商报;2004年
  • 本报记者 孙鹏;供应链:企业的灵魂[N];国际商报;2004年
  • 本报记者 吴珊红;供应链管理助连锁企业走出经营困局[N];国际商报;2005年
  • 沈凯;基于药品安全的中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 刘刚;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交易费用与决策优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 姚建明;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供应链调度的主导矛盾分析及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 刘永胜;供应链管理中协调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 曹武军;供应链契约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 颜嘉麒;供应链质量管理中质量检测的一种模型化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 李善良;供应链委托代理问题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 黄祖庆;供应链的库存控制、激励策略和结构效率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 卢亚丽;基于混沌与博弈理论的供应链系统协调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 王磊;面向订单生产的供应链排序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 兰国营;R公司供应链的设计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 杨铭钏;面向大规模定制的S公司手机零件供应链管理优化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 李慧;制造业中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D];复旦大学;2009年
  • 孙秋革;可信供应链的搜索模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 陈万付;商业供应链中知识重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 刘莹;西诺塑料公司供应链管理方案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 路庆忠;石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及系统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 刘旺盛;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 伍行素;供应链管理集成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 叶春喜;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论文]两业联动型供应链可持续运营策略分析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12期
【期刊简介】:《中国流通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3664/F,国际刊号:ISSN1007-8266。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由主管、北京物资学院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更多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0309/)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杜志平;刘永胜;


    更多农业论文参考文献论文详细信息: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论文]两业联动型供应链可持续运营策略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nylwckwx/204206.html


    相关专题: 《中国流通经济》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航空档案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电器
  • 北京工商
  • 贵州地质
  • 经济世界
  • 高等教育研究
  • 数字通信
  • 高校辅导员
  • 医学与社会


  • 上一篇:感知和偏好量表|风险偏好对感知风险信息劝说效果的影响——基于食品营养标签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经济需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转为注重质量效益——未来十年经济走势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