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常月明;张卫青;王考;沙俊英;李百岁;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沙尘暴已经成为21世纪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的四子王旗,荒漠化极为严重,多年来一直是发生沙尘暴平均日数的高值区中心,也是沙尘源区和沙尘东移进入京津的重要路径之一,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和脆弱的自然环境耦合的结果;以该区为例讨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沙尘暴的年发生日数特点。
【论文正文预览】:1990年代以来,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河北坝上和内蒙古乌盟后山地区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最为脆弱的地段,因其分布在湿润地带与干旱地带之间,自然经济复合系统具有过渡特征,且由于处于大陆性季风的尾闾,波动性成了这里最显著的标志,同具有洲际
【文章分类号】:X171.1
【稿件关键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沙尘暴日数发生日数荒漠化四子王旗内蒙古最大降水量年际变化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 海春兴,马礼,王学萌,李璐;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土地沙化主要因素分析——以河北坝上张北县为例[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 孙武;近 50 a坝上后山地区人畜压力与沙漠化景观界线之间的互动关系[J];中国沙漠;2000年02期
- 郭旭东;谢俊奇;何挺;;基于斑块层次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初步分析——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 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张红旗;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 孙武,李保生;近40年坝上后山地区沙漠化因子主分量的耦合波动[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陆应诚,沙俊英;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发育中的作用——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为例[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 张晓龙,张艳芳,赵景波;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 海春兴,付金生,王学萌;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河北坝上丰宁县土壤风蚀沙化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 曹军,吴绍洪,杨勤业;科尔沁沙地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 尤凤春,史印山,付桂琴,安月改;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5年04期
- 董硕,高新法,胡引翠;河北坝上地区土地沙化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丰宁、沽源、张北3县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曹军,吴绍洪,杨勤业;基于沙化状况和适宜性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王思远;基于地理时空数据库的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 臧英;保护性耕作防治土壤风蚀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 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 常月明;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土地荒漠化成因及其治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 张永华;大滩镇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 隆学文;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生态产业构建及发展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 王萨仁娜;基于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荒漠化近期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 杜娟;中国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及其问题和对策[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杨俊杰;荒漠化灾害经济损失及防沙治沙工程效益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 周瑞;退耕还林还草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 方修琦;;陕北及鄂尔多斯地区降水变化与沙漠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满志敏,葛全胜,张丕远;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 周成虎,罗格平,李策,汤奇成,励惠国,王钦敏,H.Fukui;博斯腾湖环境变化及其与焉耆盆地绿洲开发关系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 孙武,李保生;近40年坝上后山地区沙漠化因子主分量的耦合波动[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 王涛,吴薇,王熙章;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与评估──以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区内的实践为例[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 董光荣,靳鹤龄,陈惠忠,张春来;中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沙漠化的成因[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 海春兴,赵烨,马礼;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夏季土壤风蚀研究——以河北丰宁县大滩乡二道河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 刘全友;河北省坝上地区气候与沙化关系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4年06期
- 马礼;河北省坝上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3期
- 孙建中,盛学斌,刘云霞;河北坝上地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4期
- 刘名英;国外草原电围栏和风力提水机发展动态[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0年03期
- 林克杰;白鱀豚的资源现状及其保护问题[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0年02期
- 何增;空气污染和环保风洞[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0年02期
- 赵振东;沙漠化及其防治[J];干旱区地理;1980年02期
- 周朝玉;第三届环境天然放射性讨论会[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0年02期
- ;中国化学会在昆明召开普及工作会议[J];化学世界;1980年02期
- 张兆平;;越冬蔗种的贮藏试验[J];甘蔗糖业;1980年11期
- 浦野紘平;唐桂春;;今后的水处理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0年11期
- 凌齐基;;庐山云雾茶[J];茶业通报;1980年01期
- 汪鸣午;;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会改变气候[J];今日科技;1980年06期
- 陈桂琛;彭敏;周立华;马世震;王玉学;;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程根伟;张文敬;;关于环境变化认识的科学思辨[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 安芷生;张信宝;周杰;李小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黄土旱地水份保持[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 吴正华;;中国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王如松;;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进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李德仁;李清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兴起与跨世纪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钟笑寒;;温室气体减排跨期优化的一个理论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于凤兰;;气候变化对华北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影响[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 李新;;新疆内陆河流域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 陈永勤;陈喜;江涛;;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影响的模式研究[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 张明英;高温天气和气候变暖[N];北京科技报;2000年
- 吴伟农;美国提出八大环境问题[N];中国化工报;2000年
- 义高潮;地球变暖谁能阻止[N];中国环境报;2000年
- 本报记者 冉瑞奎;全球变暖 跨越世纪的挑战[N];中国气象报;2000年
- ;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基本看法[N];中国气象报;2000年
- 记者 赵瑾;两个规定有利于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00年
- 王艳红;疟原虫摄取营养的机制[N];科技日报;2000年
- 记者 王俊鸣;联合国召开国际气候变化大会[N];科技日报;2000年
- 王艳红;美发现疟原虫致病机理[N];科学时报;2000年
- 吴伟农;美国提出关注八大环境问题[N];科学时报;2000年
- 余克服;珊瑚记录之近50年南沙群岛高分辨率气候变化[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 杨英;近十五万年以来渭南黄土剖面的元素碳记录[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 苏凤阁;大尺度水文模型及其与陆面模式的耦合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 赵宝权;生态经济区中的城镇布局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 蒋晓辉;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河川径流变化规律和合理描述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 金森;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次生林影响的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 苏健;管理与人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 周群英;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 张振芳;孟加拉湾上新世以来沉积记录及古气候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 胡小晖;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 于海霞;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 徐立荣;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文极端事件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 师玉娥;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 王慰卿;唐代关中地区的水、旱灾害与水资源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 王勇;武都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 舒强;历史时期以来南疆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与人地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 张杰;干旱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景观异质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 李玲;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河湖环境与人类活动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稿件标题】:【扬州大学论文封面图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影响——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四子王旗实验中学;
【发表期刊期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1期
【期刊简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3-1216/N,国际刊号:ISSN1003-785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由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更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42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常月明;张卫青;王考;沙俊英;李百岁;
更多
观光农业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扬州大学论文封面图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影响——以内蒙古四子王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ggnylw/286045.html
相关专题: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集美航海学院学报中船重工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天津行政学院学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印刷经理人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中国林业
上一篇:
【毕业论文造假安徽大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
【关于工程方面的论文】赤水河流域土壤放线菌及其拮抗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