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武汉;邓华凤;陈良碧;何强;舒服;陈觉梁;袁隆平;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年03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籼粳分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亚洲栽培稻(O.sativa)中。大量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的叶绿体DNA也存在籼粳分化。为进一步探明非AA型野生稻的叶绿体DNA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现象,利用2个长度多态性籼粳分型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对12个非AA型野生稻种的叶绿体DNA进行籼粳特性分析。研究发现,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都呈现偏粳趋势。对叶绿体DNA碱基多态性最丰富的2个区域(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间区)进行测序比较,在4个位点的籼粳分型标记中,非AA型野生稻有3个位点与粳型标记一致,1个位点与籼型标记一致,但另有多个位点的碱基与栽培稻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总体偏粳,但与典型粳稻存在一定遗传差异。推测粳型叶绿体可能为稻属原始类型。
【论文正文预览】:籼粳分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亚洲栽培稻中,在杂种优势利用和亲缘关系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在水稻叶绿体DNA的籼粳特性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叶绿体DNA本身的保守性[1],分析叶绿体DNA的籼粳特性还特别有利于研究水稻的起源和进化。如孙传清等[2]用ORF100标记对151份普通野生
【文章分类号】:S511.9
【稿件关键词】: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籼粳特性
【参考文献】:
- 周索童;刘志文;;水稻不同组织总DNA对叶绿体标记分析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年S2期
- 刘志文;韩旭;;水稻叶绿体的petG-trnP片段的测定和系统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3期
- 李树华,何军,杨淑琴,刘文娟,韩国敏;野生稻、野燕麦、枸杞DNA的提取方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3期
- 孙传清,王象坤,吉村淳,岩田伸夫;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年04期
- 燕安,朱登云;叶绿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学及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年02期
- 张乃群,李运贤,祝莉莉,何光存;稻属分类研究综论[J];中国水稻科学;2003年04期
- 肖晗,应存山,黄大年;中国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叶绿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1996年02期
- 余昌花;袁潜华;徐立新;何美丹;李厚奇;曹树威;;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 李承哲;刘占林;杨红超;黄安玲;刘芳;;改良CTAB法提取鸢尾属植物DNA[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 何军;李晓莺;曹有龙;刘萍;平吉成;;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枸杞研究上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7年07期
- 黄永莲;;草坪草ctDNA提纯方法探讨[J];草业科学;2009年07期
- 张乃群,舒理慧,祝莉莉,何光存;中国稻属植物叶片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1期
- 蔡星星;刘晶;仇吟秋;赵伟;宋志平;卢宝荣;;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DNA插入缺失差异片段揭示的水稻籼-粳分化[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姜国勇,祁建民,杨仁崔;亚洲栽培稻起源与演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赖钟雄,杨暘;植物发育的基因网络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郑景生,陈良兵,符文英,李义珍;野生稻不同基因组的SSR多样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1期
- 陈雨;杨庆文;潘大建;曲延英;范芝兰;陈建酉;李晨;;用SSR标记初步分析高州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2期
- 吴爽;孙传清;王守海;;中国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及利用[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欧立军;陈觉梁;黄光文;陈良碧;;三系不育系水稻叶绿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郑瑞丰;水稻广谱广亲恢种质R228的应用基础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 李卿;灯盏细辛血管保护作用及南方红豆杉等叶绿体基因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 李德军;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渗入系的构建及高产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 申国安;东乡野生稻耐冷基因和水稻Clp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 朱作峰;水稻转录因子同源克隆及籼粳基因组分化的动力学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赵炳然;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 宋翔;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 邓化冰;普通野生稻增产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 朱其慧;稻属A基因组的分子系统发育—兼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 黄光文;运用分子标记对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 杨长红;主要梨品种细胞质遗传多态性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0年
- 毛传澡;两套群体的灿粳分化及亲本的灿粳分化与杂种表现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 高健;野生稻与栽培稻rDNA的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 谭禄宾;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的构建及野栽分化性状的基因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陈大洲;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 韦东;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 周丹;野生稻花药长度和种子休眠性QTL定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 戴小军;栽培稻种内rDNA基因非编码区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 张媛媛;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的籼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 林青青;小麦开花前后旗叶结构及其多糖动态变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 梁智凯;;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 庄杰云;;水稻DNA分子标记的特点与应用[J];中国稻米;2008年01期
- 欧立军;陈觉梁;黄光文;陈良碧;;三系不育系水稻叶绿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欧立军;黄光文;王京京;陈良碧;;水稻叶绿体DNA提取和纯化方法优化[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 沙爱华;张端品;;一种从干种子提取DNA用于RAPD和SSR分析的简便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袁进成;刘颖慧;;基于叶绿体psbA基因初步探讨植物系统发育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孙传清,王象坤,吉村淳,岩田伸夫;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年04期
- 王晓玲;郭安平;彭于发;刘恩平;孔华;林海妹;贺立卡;;海南普通野生稻不同居群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8年04期
- 贾婧婧;潘小军;张敏;胡勇;何奕昆;;叶绿体的遗传进化[J];生物学通报;2009年11期
- 于维静;高双成;张瑞杰;王淼云;郭加明;王世华;易现峰;;栓皮栎叶绿体DNA提取及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 徐亮;;农作物总DNA提取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 杨泽民;谢数涛;章群;张俊彬;;RNA二级结构预测及其在分子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 王军,贺普超;山葡萄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鉴定[J];果树科学;2000年02期
- 范国强,马新业;泡桐叶片DNA提取[J];河南科学;2003年02期
- 吴万春;对中国野生稻命名的浅见[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 徐德昌,赵亚华,杜天奎;植物总DNA和核DNA提取及其纯度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李晓青,叶冰莹,陈由强,朱锦懋,安平;福建柏总DNA的快速简便提取和鉴定[J];林业科学;1999年05期
- 赵炳然,贾建航,阳和华,李传友,詹庆才,王斌,周坤炉,袁隆平;水稻孕穗期茎注射野生稻DNA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J];作物学报;2000年04期
- 朱嘉晖,李继耕,孔繁瑞;PSIIP680 ChlaAP基因在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定位[J];遗传学报;1990年05期
- 田欣,李德铢;DNA序列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云南植物研究;2002年02期
- 吴万春,卢永根,王国昌;中国“疣粒野稻”拉丁学名和中名的订正[J];中国水稻科学;1990年01期
- 钟代彬,罗利军,应存山;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00年02期
- 黄光文;陈觉梁;欧立军;卢向阳;陈良碧;;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与其衍生不育系的叶绿体DNA的比较(英文)[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6年03期
- 张祖新;刘纪麟;;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胡刚安;家禽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J];中国家禽;1998年05期
- 薛庆中,张能义,熊兆飞,李羽中,朱立煌;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恢复系[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年06期
- 张德水,陈受宜;DNA分子标记、基因组作图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98年05期
- 郭嘉义,黄卫东,许兴;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1999年02期
- 袁力行,傅骏骅,Warburton M,李新海,张世煌,Khairallah M,刘新芝,彭泽斌,李连城;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08期
- 邹继军,杨庆凯;大豆抗病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年04期
- 谭学林,黄祖六,VANAVICHIT A,TRANGOONRUNG S;水稻生育期的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位点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 王天宇,黎裕;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基因定位和辅助选择中的应用[J];玉米科学;2000年04期
- 秦智伟;王丽莉;李莹;张艳菊;周秀艳;武涛;;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分子标记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 耿拓宇;陈宽维;张学余;赵冬伟;周怀军;李慧芳;陈国宏;吴信生;;乌鸡黑色性状分子标记的探索[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张志明;赵茂俊;潘光堂;;玉米高密度SSR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杜金璞;黄冲;刘帆;潘娟娟;骆勇;马占鸿;;小麦条锈菌水源11致病类群的AFLP标记[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李小孟;谢让金;鲁振华;周志钦;;基于AFLP标记、叶绿体和细胞核ITS序列的柑橘属植物系统进化框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姜振;袁燕萍;魏广卫;徐世清;司马杨虎;;家蚕RAPD-SSR-AFLP三种分子标记综合连锁图谱的整合[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崔世友;;大豆分子标记研究的现状及展望——Ⅰ 遗传图谱的构建[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 陈红;秦瑞珍;;一种新的鉴定水稻初级三体的方法[A];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2000作物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 曹必好;王勇;雷建军;陈国菊;;茄子抗青枯病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筛选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张博;黄敏仁;王明庥;;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研究现状及展望[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 朱改芹;棉花显性无基因分子标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N];农民日报;2009年
- 平文;天津利用分子标记优化葡萄纯度[N];农民日报;2005年
- ;农作物分子标记进展快[N];科技日报;2002年
- 珍珍;我国将建立分子标记开发技术体系[N];东方城乡报;2008年
- 崔光红 黄璐琦;中药材真伪鉴别新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 韩德;我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获突破[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 见习记者 卢育辉;一次可测蔬菜60种农药[N];广东科技报;2006年
- 记者 陈茂梁 通讯员 余宁宁;肿瘤侵袭转移会露出“马脚”[N];健康报;2001年
- 陈茂梁 余宁宁;浙医二院解决脑癌治疗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1年
- 李大庆 实习生 李绍富;农作物育种向虚拟分子设计迈步[N];科技日报;2004年
- JIXIANG WU;[D];浙江大学;2001年
- 陆光远;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 邢亚娟;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 王忠卫;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 孙晓丽;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白粉菌引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相关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 杨龙;利用cDNA/EST序列大规模开发内含子多态性标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 朱速松;栽培水稻杂种不育新基因的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 刘云国;三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 孟昭东;玉米结实习性遗传规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 吴旭;文昌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 陈觉梁;三系不育系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 陈瑞庆;福建橄榄(Canarium album)遗传多态性上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 刘成;梨抗黑星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韩永亮;同源四倍体高粱与约翰逊草SSR分析及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 董育红;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的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 郭海江;抗病无核葡萄新种质创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 余青青;人工合成白花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特性遗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 何静;木薯主栽品种/品系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D];海南大学;2010年
- 童海军;分子标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 石红良;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QTL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稿件标题】:【学习是为己800字议论文】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籼粳特性研究
【作者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表期刊期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年03期
【期刊简介】:《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3900/S,国际刊号:ISSN1008-0864。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社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更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594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张武汉;邓华凤;陈良碧;何强;舒服;陈觉梁;袁隆平;
更多
观光农业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学习是为己800字议论文】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籼粳特性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ggnylw/285818.html
相关专题: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教师教育科研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绿叶电机与控制应用经济资料译丛光源与照明英语新世纪中国发明与专利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设计视界
上一篇:
【英语教师论文题目】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扬州四大历史街区实例研究
下一篇:
【法学毕业论文5000字】浅析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