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曹志刚;张谦智;吴国玺;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2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以许昌-长葛城市化推进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空间、产业、生态发展优势,提出了许昌-长葛城市化推进区建设的模式,提出了推进区建设交通、产业、户籍、基础设施和生态一体化的基本构想。
【论文正文预览】:许昌具有空间、产业、能源、经济优势,与郑州之间的互补性很强,长葛位于郑州与许昌之间,许昌至长葛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可能率先实现“一体化”。研究许昌—长葛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对于推进郑州-许昌一体化有重大意义。1.研究范围许昌——长葛
【文章分类号】:F127
【稿件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模式许昌-长葛
【参考文献】:
- 曹军芬;吴国玺;;许昌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定位与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 吴国玺;刘金锤;何富忠;;城市空间演化与中原城市群地域组织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 梅付春;;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J];河南科技;2007年09期
- 何富忠;吴国玺;;“郑许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构想与策略[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5期
- 曹志刚;吴国玺;隋晓丽;;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王云;刘培;蔡晶莹;;许昌市建设低碳城市初探[J];许昌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 谭一洺;杨永春;齐君;王娟;豆晓;;培育型城镇群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晋北中部城镇群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 丁志伟;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 李江苏;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昆明市分圈层城乡一体化模式[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 江松芳;浙江省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 胡序威;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6期
- 朱英明;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4期
- 薛东前,王传胜;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 王发曾;郭志富;刘晓丽;赵威;;基于城市群整合发展的中原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优化[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 冯德显;乔旭宁;贾晶;;中原城市群竞合关系及一体化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 刘信圣;;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尧晖;;长株潭一体化与湖南经济中部崛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11期
- 赵淑玲,丁登山;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整合对策[J];经济地理;2005年01期
- 魏然;李国梁;;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 黄伟雄;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格局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 王亚飞;;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实现模式的探讨[J];经济纵横;2007年04期
- 郭先登;;中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最佳模式的选择[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董江爱;李利宏;;资源型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探索——山西乡宁县一矿一业一事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 王燕军;冯艺佳;刘全信;李水祥;魏洪敏;;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J];河南林业科技;2010年02期
- 柯金山;王培;;关于郫县农科村“农家乐”发展模式的调查报告[J];广西农学报;2008年01期
- 李莹;田学辉;;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几种模式[J];中外企业家;2009年20期
- 郭静;;农民进城后:探访城乡一体化的“临沂模式”[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0年04期
- 欧阳敏;周维崧;;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对成渝地区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10期
- 毛蒋兴;薛德升;;世界城市化模式及其对珠江三角洲的启示[J];规划师;2006年05期
- 夏有才;;论“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浅析合肥地区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张存岭;陈爱萍;李哲;朱占英;;县域城乡一体化路径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肖玉元;周云杰;;对贵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问题的战略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丁青;刘东;;创新思维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价值[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 马庆斌;;城乡一体化——中国生产力再一次大解放[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 王宝平;;以统筹城乡为总揽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 沈跃新;;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昆山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 李薇;朱京海;王晓臣;;区域城乡一体化下实现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热电一体化[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康胜;;城乡二元结构特性与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基于浙江省城乡体制创新实践的思考[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 艾黎;用和谐手段实现和谐目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 洛官 本报记者 赵一;龙华三步曲让生活越过越甜[N];成都日报;2006年
- 记者 章莹;加速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在前列[N];无锡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曹生旭 张啸伟 通讯员 李子久 张宗桥 陈少博;农改篇:城乡一体化已见雏形[N];新乡日报;2008年
- 记者 赖晓莉;拆院并院 让农民住上新居[N];成都日报;2005年
- 李伦;聚焦“城乡一体化”[N];宁波日报;2006年
- 本报记者 胡佳恒?实习记者 姬岳洪;城乡一体化 难以复制的红砂村模式[N];财经时报;2007年
- 记者 李永武;打优势牌 走特色路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N];兰州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张冬凡;新台子镇小城镇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N];铁岭日报;2008年
- 记者 劳乾益 通讯员 卢庆毅;“三化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N];钦州日报;2008年
-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 李文清;西部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及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 李平;我国企业智力资本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 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 王欢苗;企业社区关系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 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 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 张嘉泽;兰州市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及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 张菲菲;渭南市城乡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 张平;鄂尔多斯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 周丹婷;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 封彦霞;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 张建军;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 董璐;在集聚中走向均衡[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 成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徐尧;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 罗亚飞;中原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空间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稿件标题】:【许昌城乡一体化】许昌—长葛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及基本构想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21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750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曹志刚;张谦智;吴国玺;
更多
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许昌城乡一体化】许昌—长葛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及基本构想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38484.html
相关专题: 《甘肃农业科技》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江西教育艺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小学生导刊电影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德州学院学报中学生数学英语教师动物学报
上一篇:
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发展逻辑与推进对策
下一篇:
中国—东盟博览会:双方合作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