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类 >

【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培养基类型对薄荷组织培养的影响

本文作者:张倩;管远清;李青;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1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以薄荷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培养基(MS、1/2MS、B5、N6)对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以及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100%,N6培养基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最高;B5培养基芽的诱导率最高,为40%,但1/2MS培养基芽的长势较好;1/2MS培养基最适合根的诱导,诱导率为82.5%。综合分析确定薄荷愈伤组织和根系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芽分化的最适宜培养基为B5培养基。
【论文正文预览】:薄荷(MenthacanadensisL.)是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味甘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清利头目、透疹、杀菌消炎等功效[1],在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兼用的传统。目前,薄荷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化妆品等工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薄荷繁殖方式以扦插、种子和秧苗繁殖为主,
【文章分类号】:S567.235
【稿件关键词】:薄荷组织培养培养基诱导率
【参考文献】:
  • 李延红;;薄荷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10期
  • 李格,吕国华,贾晓鹰,郭海燕,潘新仿;6-BA、NAA及其组合对诱导薄荷茎段分化与增殖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丁琤,徐卫红;薄荷脱毒苗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钱森和;厉荣玉;王洲;郭恭睿;杨超英;;薄荷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8年06期
  • 张泽宏;王兵丽;陈巧玲;;薄荷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 李辰飞;刘帅;;薄荷的妙用[J];中老年保健;2011年06期
  • 郭晓恒;刘涛;杨新杰;严铸云;万德光;;亚洲薄荷的快速繁殖及炼苗[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马德强;范锋;;薄荷的品质与栽培技术关系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年02期
  • 王贻莲;魏艳丽;李纪顺;杨合同;;耐盐薄荷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J];长江蔬菜;2013年04期
  • 王小敏;李维林;赵志强;梁呈元;;薄荷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王小敏;李维林;赵志强;粱呈元;房海灵;;不同培养条件对薄荷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 钱森和;厉荣玉;王洲;郭恭睿;杨超英;;薄荷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8年06期
  • 贺嘉;蝴蝶兰(Phalaenopsis)脱毒快繁关键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 杨海芸;蝴蝶兰离体快繁体系建立及形态发生途径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 王小敏;薄荷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 赵锡睿;马郁兰离体微繁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 臧玉琦,吴涛,朱玉灵,范泽民,赵红;薄荷茎尖生长点离体培养[J];安徽农学通报;1997年04期
  • 吴涛,朱玉灵,范泽民;薄荷组培苗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 汪茂斌,马宗新,赵红,吴涛,朱玉灵,柳申飞;薄荷品种提纯途径及程序[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 刘文萍;脱毒唐菖蒲的微繁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1997年04期
  • 曹健,李宝庆,黄俊,吴家明,李文礼;茎尖培养对荸荠产量及球茎大小的改良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 赖家业,杨振德;野薄荷的茎段培养[J];广西热作科技;2000年03期
  • 薛启汉,陈游,姜晓红,张晓光,金兆宁,吕东梅;薄荷离体培养、无性系变异与经济性状改良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1998年03期
  • 师素云,练兴明,薛启汉,刘蔼民;薄荷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分化[J];江苏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 王小敏;李维林;赵志强;梁呈元;;薄荷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刘铭,田伟,焦永刚,温春秀,谢晓亮;薄荷组织培养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年02期
  • 姜长阳,宁淑香;白茅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02期
  • 韩建军,周鑫;月季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中国林副特产;2001年01期
  • 王舰;木莓的组织培养[J];青海农林科技;2001年02期
  • 赵庆臻,闫华超,程霜,孙震晓;地椒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4期
  • 王文星,付钰,周志勇,刘远声,曾君祉;番杏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5期
  • 梁美霞,李景富,谢立波,尤海波;番茄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04年03期
  • 张霞,樊宪伟,敖清艳,王绍明,徐海霞;新疆白鲜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年06期
  • 吾甫尔·米吉提,吾玛尔·阿不里孜,牙尔买买提·铁依甫;蓝麻黄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3期
  • 吴松海,鞠玉栋,张树河,李海明,李瑞美,吴水金;广东黄皮蔗组织培养技术初探[J];福建热作科技;2005年02期
  • 谢庆华,李竹英,王平华,李顺林,吴文伟,张丽芳,谢世清7;优良除虫菊品种——“云除一号”组织培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佘茂云;陈朵朵;冯晨;叶兴国;;小麦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蔡奇英;罗丽萍;杨柏云;吕晨琳;吴蓓;;大叶菊芋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张慧英;薛艳霞;邓小翔;;射翔干的组织培养[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张绪璋;周以飞;潘大仁;王建明;;褚头红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育[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张上隆;;桃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 于盱;李维林;梁呈元;王小敏;;组织培养中多倍体诱导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 李萍;成仿云;何桂梅;;牡丹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石云平;李锋;黎颖菁;凌征柱;杨美纯;李素丽;;白芨组织培养技术[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 郭晓亮;王沫;;雌雄栝楼的组织培养研究[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黄贞光;皇甫幼丽;徐乐茵;;猕猴桃茎段组织培养[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1981年
  • 唐良红 广东总队;多想想组织培养[N];人民武警报;2012年
  • 罗兵前;现代生物繁殖技术——组织培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0年
  • 会泽县科技局 李炳升;玛咖不适于低海拔反季节生长[N];云南科技报;2013年
  • 广西大学林学院 崔会平;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原理[N];中国花卉报;2006年
  • ;芦荟组织培养奥妙多[N];科技日报;2012年
  • 江苏 何小弟;杜鹃花组织培养技术[N];中国花卉报;2003年
  • 江苏 何小弟;日本小叶常春藤组织培养[N];中国花卉报;2005年
  • 本报记者 马凌霜 通讯员 蒙丽;组织培养“复活”植物[N];广东科技报;2012年
  • ;芦荟组织培养奥妙多[N];科技日报;2012年
  • 刘北辰;用组织培养法种果树[N];中国质量报;2013年
  • 殷明焱;组织培养保存大型海藻种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 李素娟;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能力遗传机制的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 陈天子;基于组织培养和授粉后浸蘸花柱的两种棉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 袁宁;白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 王静;三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及生根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 常海飞;晚蜜桃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 陈佳;三种胡枝子组织培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 夏晗;珙桐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 吴兴海;虎掌和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 吴安湘;珙桐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 高丽伟;梭梭种子萌发及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 白丽莉;四川红景天的组织培养及其抗性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 宋银花;银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稿件标题】:【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培养基类型对薄荷组织培养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发表期刊期数】:《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期刊简介】:《山东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山东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7-1148/S,国际刊号:ISSN1001-4942。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219/)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张倩;管远清;李青;


    更多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培养基类型对薄荷组织培养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31566.html


    相关专题: 《山东农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矿床地质
  •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分子植物
  • 山西农业科学
  • 养生保健指南
  • 数学季刊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 甘肃科技
  • 现代医用影像学
  • 冷藏技术


  • 上一篇:[桃树新品种论文]双低油菜新品种秦优5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农业科研创新试验基地选址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