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增川;尹素芬;李勤;龙德祥;张秀英;徐海军;陈永刚;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1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为了拓宽种质资源,创造新的玉米种质材料,选择二甲基亚枫(DMSO)和秋水仙素(col)两种药剂诱导,结果发现:0.5%DMSO和DMSO(0.1%)+col(0.1%)诱导效果较好,不同材料诱导顺序为杂交种群体材料高代材料,诱导结实1粒的占半数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DMSO诱导结实效应不同;不同材料的诱导效果不同;同类材料不同品种结实粒数与结实穗率不同。
【论文正文预览】:现代育种发展到今天,谁拥有了核心种质谁就拥有了把握未来育种的主动权,而生产上遗传育种基础狭窄成为限制育种的最大障碍,许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途径探索玉米育种的新方法。利用玉米孤雌生殖可培育出稳定纯合的自交系[1],可以有效固定杂种优势,即可能把大多数优良基因固定在一
【文章分类号】:S513
【稿件关键词】: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
【参考文献】:
- 王黎明;作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年03期
- 王富德,张世苹,赵姝华;玉米无融合生殖系的农艺性状表现[J];辽宁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 刘飞虎,梁雪妮;植物孤雌生殖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1996年08期
- 郭乐群,谷明光,杨太兴,何锶洁,张忠;药物诱导玉米远缘杂种孤雌生殖获得异源种质纯系及其育种研究[J];遗传学报;1997年06期
- 文仁来,阎飞燕,吴翠荣,谭强,韦桂旺;化学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研究初报[J];玉米科学;2001年04期
- 李冬郁,杨宪民,滕少花;利用孤雌生殖技术选育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初报[J];玉米科学;2005年S1期
- 王宏伟;邢志远;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陈志斌;;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J];玉米科学;2006年06期
- 单智超;王德新;荆毅;薛兵东;苗相伟;;糯玉米杂交种孤雌生殖后代的形态和细胞学研究[J];玉米科学;2008年03期
- 姜昱;王玉民;王中伟;林秀峰;康岭生;刘志铭;;我国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8年06期
- 魏俊杰;陈梅香;张晓丽;刘志增;祝丽英;;玉米单倍体的诱导及其化学加倍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芦连勇;崔俊明;卢道文;孙海潮;牛永锋;王海莉;;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王亮;邢虎成;揭雨成;;作物孤雌生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 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刘好梁;杨秀乾;;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 郑宏峰;;玉米单倍体诱导选系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 芦立婷,陈景堂,祝丽英,黄亚群,池书敏;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种质及利用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 姜丽静;王慧;王翊;李洪波;刘长华;;影响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的因素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马骏;姜敏;刘欣芳;王贺;;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技术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 胡建斌;李建吾;孙守如;孙治强;;植物单倍体材料创制方法及其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牛天堂;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J];杂粮作物;2000年03期
- 张鹏飞;刘亚令;;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综述[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陈景堂;玉米×Teosinte远缘杂种后代重要性状的表型及遗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郭奕明;玉米的单倍体育种及基因转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 汤飞宇;玉米子房离体培养诱导孤雌生殖[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韩永华;玉米及其近缘种基因组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分析[D];武汉大学;2003年
- 唐祈林;玉蜀黍属基因组构成及玉米新种质创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 叶要妹;百日草杂交亲本的选育与自交系间遗传多样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 高霞;苜蓿花药培养与雄性不育差异表达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 王娜;早实核桃自然实生后代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魏昌松;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的筛选与加倍技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 魏俊杰;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及育性恢复机理初探[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 文科;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及其SSR和ISSR标记分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 牟春红;化学诱导水稻杂种及不育系孤雌生殖[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 张景萍;EMS诱变玉米花粉突变体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 陈智慧;龙须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 芦立婷;玉米自交系×大刍草远缘杂交性状遗传分析及种质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 张鹏飞;核桃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 韩学莉;Stock6杂交诱导玉米单倍体的选育与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 李祥昭,陈洪俭,胡文端;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J];安徽农业科学;1994年01期
- 胡建斌;李建吾;孙守如;孙治强;;植物单倍体材料创制方法及其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张太平,姚绍勉,李刚毅,朱星陶,王尔明;化学诱导玉米无融合生殖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1994年06期
- 赖来展;;作物单性(孤雌)生殖育种研究的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1981年04期
- 石太渊,杨立国,王颖,王艳秋;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研究[J];杂粮作物;2000年01期
- 王黎明;作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年03期
- 王建革;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年04期
- 杨宪民;徐庆玉;;我国玉米花药培养的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1979年12期
- 柯永培;袁继超;潘光堂;石海春;余学杰;高世斌;倪苏;赖仲铭;杨志荣;;化学诱导选育高淀粉玉米正红211[J];核农学报;2007年01期
- 母秋华;李卫国;李淑霞;;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改革与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88年03期
- 邹孝念;用称重法快速测算水稻平均穗粒数和实粒数[J];江西农业科技;1983年11期
- 刘定友,王志,王继宏;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绵5优527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郭宝琛;早秈233的产量结构及调控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82年02期
- 朱雄涛;杂交早稻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1987年04期
- 刘玉蓉;水稻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J];江西农业科技;1987年11期
- 陈小虎;杂交早稻“华联2号”的栽培潜力和增产措施分析[J];作物研究;1992年S2期
- 潘晓云,左清凡;水稻重离子辐射突变体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张强,陈庆菊,李忠华,商凯岑;滇屯502不同栽插密度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01年03期
- 江苏省中籼稻新品种选育协作组;籼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Ⅰ.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1983年07期
- 姚敦辉;常规稻与杂交稻穗粒结构的比较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1985年06期
- 郭勋斌;顾克礼;惠飞虎;;植物生长调节剂BC促壮秆增产量的效果[A];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刘昆;凌青;;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 谢远玉;张瑞祥;刘翠华;;早稻结实粒与千粒重对气象条件响应关系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陈体强;吴锦忠;林文雄;葛有茂;黄泽豪;郑远斌;;太空莲36号花粉形态观察及其与建莲的化学成分分析比较[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红莲优6号在襄阳区大田种植情况[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谢远玉;张红林;郭萌生;刘跃清;刘海平;张瑞祥;;e型杂交稻农艺性状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田剑;潘学义;陈丽华;;中国香稻550公斤以上的产量构成及技术途径初探[A];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评价[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赵旭;;昆明小白谷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 张其茂;彭国仁;;湘西州两系超级杂交中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初报[A];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2000作物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 云南省农大稻作所;水稻新品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 松滋市涴市镇农技站 胡建平;大力种植“丰油701” 油菜产量值创新高[N];湖北科技报;2006年
- ;优质水稻新品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 本报记者 杨枫;水稻旱作覆膜栽培前景喜人[N];云南科技报;2000年
- ;朱英国院士新品种——珞优8号通过审定[N];湖北科技报;2006年
- 钟祥市金田种业;三系杂交水稻珞优8号品种示范介绍[N];湖北科技报;2006年
- 曹庆云;扬辐麦2号品种特征及栽培要点[N];湖北科技报;2006年
- ;我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水稻(3)[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 见习记者 韩乐;做好秋田管理 促进玉米增收[N];渭南日报;2006年
- 陈启福;仪征夏粮调查问题多[N];扬州日报;2006年
- 毕昆;水稻表型若干参数测量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 李建军;陆两优996高产生理生化基础及其产量相对性状的QTL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 杨万能;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参数自动提取的数字化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马雪峰;水稻氮代谢相关基因OsARG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 段凌凤;水稻植株穗部性状在体测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 石英尧;水稻选择导入系产量和抗倒伏性状改良及QTL定位[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 胡昌泉;水稻胚乳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 付学琴;东乡野生稻抗旱鉴定指标的筛选和QTL定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 王英;利用回交导入系筛选水稻高产、抗旱和耐盐株系及选择导入系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 何婷婷;水稻Rf-1 PCR片段序列变异及海拔和细胞质导致的遗传偏分离[D];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
- 孟鲁军;粳稻穗型的分类及其穗型、穗位米质分析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 王勇;不同水稻品种的群体质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6年
- 姚小兰;水稻长穗大粒种质资源ISSR标记及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 严学东;旱稻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及抗旱性的遗传参数分析[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 张瑛英;水稻籼粳杂交育种系谱ILP标记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 韦新宇;水稻籼粳杂交育种系谱ISSR标记及育成品种产量和茎秆性状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 关照霞;信阳水稻高产节肥栽培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 王合勤;超级稻新两优6号高产制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 韦宇;4个短光低温雄性核不育水稻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 应雯;水稻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相关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稿件标题】:【玉米王觅食诱导素】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创造新材料初探
【作者单位】: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表期刊期数】:《
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期刊简介】:《陕西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陕西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1-1089/S,国际刊号:ISSN0488-5368。陕西农业科学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本......更多
陕西农业科学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7296/)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张增川;尹素芬;李勤;龙德祥;张秀英;徐海军;陈永刚;
更多
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玉米王觅食诱导素】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创造新材料初探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30778.html
相关专题: 《陕西农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新法规月刊农业图书情报学刊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百年建筑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植物生态学报地质学报创新与创业教育应用激光技术物理教学
上一篇:
[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论文]年内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水稳
下一篇:
新农村住宅图集精选|新农村建设下古镇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