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类 >

[甜玉米论文]甜玉米‘闽甜208’的生育特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本文作者:林建新;卢和顶;廖长见;陈山虎;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09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多年生育特性观测表明,‘闽甜208’甜玉米春播采青生育期86~90d,秋播采青生育期73~76d,生育动态呈现苗期弱,中间旺长稳定期短,后期早衰快的生育特性,栽培上要注重精细播种,各项田间管理要及时到位。群体结构试验表明,‘闽甜208’叶面积系数(LAI)及叶片净同率(NAR)较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大喇叭口至抽雄期LAI对NAR影响最大,通过密植保证一定的总粒数,增加抽雄后群体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提高成粒率,是高产的关键措施,适宜种植密度为4.95万~5.40万株·hm-2。
【论文正文预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玉米品种产量潜力与大田生产中现实产量存在着较大差距[1],合理密植是减少这种产量差距的重要手段[2]。种植密度因素对群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大于其他栽培因素[3],可通过调控群体的叶面积系数(LAI)和穗数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佳产量[4],‘闽甜208’(闽甜系0
【文章分类号】:S513
【稿件关键词】:‘闽甜’生育特性群体结构
【参考文献】:
  • 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崔鸣,李运方,刘厚群;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控[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 卢和顶;纪荣昌;林建新;陈山虎;童川拉;;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 李钟,郑祖平,张国清,何川;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J];杂粮作物;2000年02期
  • 丁希武,姚运生,刘新军,王秉昆,戴俊英,郑长艳;不同栽培条件对不同生态类型玉米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刘荣;张卫建;齐华;宋振伟;贾倩;郑成岩;吴亚男;唐建华;刘颖;;密植型玉米“中单909”高产群体结构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 杨世民,廖尔华,袁继超,陶永清,李代玺;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徐庆章,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军;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J];作物学报;1995年04期
  • 陆卫平,陈国平,郭景伦,王忠孝,饶春富;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7年06期
  • 何萍,金继运;保绿型玉米的营养生理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0年04期
  • 孙锐;彭畅;丛艳霞;董志强;王志敏;赵明;;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8年04期
  • 刘开昌,王庆成,张海松,冯凯;玉米叶片保绿性生理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邢延菊,齐延芳,许方佐,周柱华,徐立华,邱登林;玉米新品种鲁原单22号产量与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王庆成;李宗新;刘霞;刘开昌;;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徐成忠;董兴玉;杨洪宾;李春光;李福元;王法宏;;积温变迁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崔宏亮;张正;王振华;海力其布;米克来依;;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春大豆不同播种量、行距配置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刘建娜;陈国立;祁丽敏;李清峰;刘峰;李元力;倪闪闪;;豫东南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邢燕菊;阴卫军;邱登林;王同燕;马驰;丁一;徐立华;;鲜食玉米的品质评价及采收期品质变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 王晓燕;张洪生;盖伟玲;段梅堂;姜雯;;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李学杰;张桂阁;侯廷荣;吴明泉;黄进勇;赵书梅;;聊玉系列玉米杂交种及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巩东营;方志军;赵苏娴;丁照华;李杰文;王志武;张永涛;;我国玉米种子生产中的风险预测与防范[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刘祖贵;于景春;;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郭江;李金才;郭程瑾;郭新宇;张风路;赵春江;肖凯;;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和密度调控效应[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 郭银巧;李存东;赵传德;;玉米适宜动态生育指标预测知识模型[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 刘霞;王庆成;王振林;刘开昌;李宗新;张慧;;玉米、小麦皮层形态建成和胚乳淀粉粒超微结构比较[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高聚林;王志刚;任有志;赵明;董志强;李少昆;杨凤山;;春玉米超高产(17383.5kg hm~(-2))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王维;郑曙峰;徐道青;屈磊;刘小玲;;种植密度对棉花行株间冠层结构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周道玮;孙海霞;孙泽威;;东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秸秆畜牧业”概论[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郝兰春;谭秀山;毕建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谭秀山;刘建栋;叶宝兴;毕建杰;;“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冠层光截获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 薛昌颖;刘荣花;马志红;;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等级指标研究[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慈晓科;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演变规律[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 张天懿;天津市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胡树平;向日葵产量形成及农艺调控机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 张玉芹;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特性及钾素养分调控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 曹国军;超高产春玉米氮磷营养特性及养分调控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曹静;精确农作管理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 王宜伦;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 朱元刚;夏玉米—冬小麦“双晚”种植方式对周年光温资源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杨吉顺;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张永祥;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陈丽;丹玉39号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 佘宁安;玉米种子活力和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 李争光;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耐旱性鉴定、评价与改良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 白彩云;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 袁园;河北省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张晓丽;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抗倒能力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李立娟;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徐庆章;黄舜阶;李登海;;玉米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Ⅱ.不同株型玉米受光量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2年04期
  • 佟屏亚,程延年;玉米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5年01期
  • 薛吉全,詹道润,鲍巨松,杨成书,马国胜;不同株型玉米物质生产和群体库源特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3期
  • 陈山虎,杨人震,卢和顶,童川拉,林建新;糯玉米组合闽玉糯1号的选育[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M.Tollenaar;王寅;;探索玉米生产力的极限[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7年03期
  • 李钟,郑祖平,张国清,何川;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J];杂粮作物;2000年02期
  • 李钟,杜克柱,郑祖平,刘代惠;川中丘陵区耐旱型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9年01期
  • 董树亭;;大田条件下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研究及测定方法[J];耕作与栽培;1988年03期
  • 郭江;郭新宇;郭程瑾;张凤路;赵春江;肖凯;;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J];华北农学报;2008年01期
  • 丁希武,姚运生,刘新军,王秉昆,戴俊英,郑长艳;不同栽培条件对不同生态类型玉米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陈国梁,左能典,彭万清,陈洪根;7个杂交水稻新亲本生育特性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科技;2001年05期
  • 邹建祥;中棉所41在江苏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3年05期
  • 杨举善,吴德兴,戴敬;泗棉3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5年05期
  • 王荣栋,赛福鼎·司马义,吴继龙,徐明东;春小麦新品种博春1号生育特性及其栽培要点[J];新疆农业科学;1996年06期
  • 李晓春;;香宝3号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1996年01期
  • 黄秋妹,黄农荣,张旭,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9年S1期
  • 陈国梁,左能典,彭万清,陈洪根;几个杂交水稻新亲本生育特性的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2001年06期
  • 杨沛,姜兴余,陈宗法,涂洪江,沈业庭,庄迎春,杨国兆;湿润育水稻生育特性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1年03期
  • 姚月明,沈明星,冯瑞兴,孙华;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1期
  • 嵇爱华;葛胜;陆瑞平;;麦后免耕直播稻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08年06期
  • 张延忠;李泽田;刘风栋;李志强;郝献领;;新品种华棉5号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 曾日秋;林永生;洪建基;黄毅斌;;四种臂形草在闽南地区的生育特性及其相对饲用价值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徐建强;郭恒德;袁育英;;杂交粳稻秀优5号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A];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及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论文集[C];2004年
  • 何庆富;叶江富;应婉琴;陈春华;胡敏骏;;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A];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及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论文集[C];2004年
  • 周桃华;张海鹏;吴卫兵;;彩色棉与白色棉生育特性及产量的比较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高俊山;姚清志;汤玉煊;刘克峰;邵玉英;;开棉十五的生育特性和种植表现[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程建平;吴建平;罗锡文;樊启洲;张国忠;周志艳;臧英;杨兵兵;;不同种植方式对早稻生育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涂建;卢义宣;罗友金;刘晓利;奎丽梅;徐开荣;;两系杂交籼稻云光15号秋繁制种高产技术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 贺桂仁;杨瑛霞;李国海;刘晓峰;;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张宏纪;王广金;孙岩;黄景华;刁艳玲;郭强;尹静;孙光祖;;利用分子诱变培育小麦突变新类型的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衡水市故城县辛庄乡棉花科技协会 张卫共;“欣抗4”号在万小麻村的种植表现[N];河北农民报;2007年
  • 河间市国欣农研会 张德才;决战七八月 夺取棉花丰收[N];河北科技报;2010年
  • 扬州市农业局 茅弼华;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及栽培特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 薛玉华;为棉花配制配方肥[N];农民日报;2006年
  • 省作栽站 陈震;我省主栽油菜品种点兵[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 侯立功;棉花采摘有学问 细心采摘收益高[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 云南农业大学 蔡新;茶树年发育周期[N];云南科技报;2008年
  • 楚雄市科学技术协会 杨慧国;红花栽培技术[N];云南科技报;2007年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南北方如何搭配适合马铃薯生长的营养套餐[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我国棉花生产状况[N];期货日报;2004年
  • 白岩;浙江白术生产现状和优化农艺措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 王贺正;水稻抗旱性研究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 薛亚光;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 季书勤;前氮后移对小麦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 刘海燕;Rol基因向棉花基因组的导入及其对棉花生育特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陈震;糯玉米新组合扬农01高产栽培生育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 孙建勇;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D];扬州大学;2004年
  • 杨云建;棉花/天鹰椒复合群体生育特性及效益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范玉朋;Mono基因向棉花基因组的导入及其对棉花发育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 金珠群;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相关性状表现及配套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 张荣萍;不同灌水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及其水分利用率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 黄春东;杂交稻特优233的生育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 杨桂臻;南疆移栽杂交棉生育特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0年

【稿件标题】:[甜玉米论文]甜玉米‘闽甜208’的生育特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发表期刊期数】:《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09期
【期刊简介】:《福建农业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福建农业学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5-1195/S,国际刊号:ISSN1008-0384。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本刊为......更多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01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林建新;卢和顶;廖长见;陈山虎;


    更多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甜玉米论文]甜玉米‘闽甜208’的生育特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29432.html


    相关专题: 《福建农业学报》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探秘
  • 红外与激光工程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机电一体化
  • 微生物学杂志
  • 植物病理学报
  • 转化医学杂志
  •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上一篇:【价格指数保险】油桃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设计
    下一篇:作物病虫害|“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改革与创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