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类 >

速冻甜糯玉米|高密度下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浙甜糯615产量的影响

本文作者:包斐;王桂跃;卢德生;赵福成;谭禾平;韩海亮;苏婷;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浙江农业科学》2014年1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通过在较高的密度下,将鲜食玉米浙甜糯615与鲜食大豆间作,比较浙甜糯615在4种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田间667m2间作玉米密度3400株水平下,3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产量最高,该配置模式的行距、株距搭配较合理。
【论文正文预览】: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一直在栽培模式中被研究和应用[1-3],在粮食产量被广泛重视的今天,为了在间作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增加产量,一些研究表明[4-5],适当增加玉米的间作密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然而对鲜食玉米在提高间作密度条件下的产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通过对浙
【文章分类号】:S513
【稿件关键词】:鲜食玉米浙甜糯高密度间套作产量
【参考文献】:
  • 刘晶;陈颖;袁远峰;罗林;;光、风、气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年02期
  • 王竹;杨文钰;伍晓燕;吴其林;;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初花期形态建成及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 焦念元;赵春;宁堂原;侯连涛;付国占;李增嘉;陈明灿;;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 李志贤;王建武;杨文亭;舒磊;杜清;刘丽玲;;广东省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效益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 王小春;杨文钰;任万军;邓小燕;张群;向达兵;雍太文;;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套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差异[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4期
  • 雍太文;向达兵;张静;万燕;刘卫国;杨文钰;;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套作的氮素吸收利用及氮肥残效研究[J];草业学报;2011年06期
  • 雍太文;杨文钰;向达兵;陈小容;万燕;;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产量、氮营养表现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J];草业学报;2012年01期
  • 吕军峰;张国宏;郭天文;张国平;侯慧芝;;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J];大豆科学;2011年02期
  • 姚小英;蒲金涌;姚茹莘;贾海源;马杰;;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J];地理学报;2011年01期
  • 袁名安;孔向军;陈玉华;刘新华;曹春信;;不同种植密度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年12期
  • 孟维伟;王旭清;刘佳;戴海英;尹庆良;张正;;玉米大豆间作对资源利用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 谭焱芝;周凤珏;许鸿源;许皓翔;盘丰平;徐晶;高川;龚银花;;罗汉果—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3年02期
  • 胡举伟;朱文旭;张会慧;孙广玉;;桑树/苜蓿间作对其生长及土地和光资源利用能力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3年03期
  • 张旭升;王秀明;方锋学;龙明华;宋焕忠;张革民;周艳霞;王茜;;桂糖29号甘蔗与大豆品种间种筛选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 罗爱花;陆立银;谢奎忠;胡新元;;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蚕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年04期
  • 李壮;两种重要禾本科作物光敏色素B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 闫艳红;烯效唑对套作大豆的壮苗控旺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 王瑞;恩施州不同海拔下烤烟光合作用与产量、质量的差异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 李美;玉米花生间作群体互补竞争及防风蚀效应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 张静;遮荫条件下干旱对夏大豆水分利用与光合生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 张凤云;间作垄沟灌溉作物水分调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 Imran Ahmad;大棚辣椒连续套蒜的作物生物效应和土壤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 王小春;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及氮肥调控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 王志刚;灌漠土上连续间作对作物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 王帅;长期不同施肥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及光系统功能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 赵姗姗;不同施肥与种植模式对白洋淀周边农田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仲惟磊;玉米蔬菜不同间套模式对菜田土壤特性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 林青;稻田复种轮作系统下作物生产力及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与综合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 邓郭艳;农户采用“麦—玉—豆”种植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 李健;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 孟庆宝;甘蔗间种菜用大豆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 龚万灼;烯效唑干拌种对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 李新博;印度芥菜—苜蓿间作对镉胁迫的生态响应[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 王丽;丘北辣椒(Capsicum annuum L.)间作群体生理生态及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9年
  • 赵春玲;双基因型玉米间作品种组合及行比模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 宋日,牟瑛,王玉兰,吴春胜,郭继勋;玉米、大豆间作对两种作物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郭庆元;;发展我国南方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与对策[J];大豆通报;1993年Z2期
  • 陈应志,邱丽娟;中国大豆良种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战略[J];大豆通报;2005年04期
  • 王世军;玉米大豆不同结构形式的间作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84年05期
  • 梁慕勤,朱元适,潘世元,梁镇林;大豆耐阴性的研究——Ⅱ.大豆、玉米间作对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89年03期
  • ?兴红,傅生华,刘凡值,梁慕勤;大豆茎组织解剖性状与耐阴性的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1990年02期
  • 乐光锐,王尔明,徐元刚;玉米大豆间作行比的评价与光合份额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潘艺;张禄祥;万忠;林黎阳;胡建广;;2008年度广东省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 吴善堂;邹超亚;赵晓鸥;王亚平;;玉米、大豆不同组合形式对产量与地力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1986年06期
  • 邹超亚;陈颖;;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结构与生产力探讨[J];耕作与栽培;1991年06期
  • 王德生;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辽糯1号[J];北京农业;2002年09期
  • 李晶,何明艳,从容,张淑辉,于涤平;大棚栽培优质鲜食玉米技术[J];杂粮作物;2002年02期
  • ;鲜食玉米新品种——花甜糯[J];广西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 李淑英,魏树爱;怎样栽培鲜食玉米[J];河北农业;2002年02期
  • 李淑英,魏树爱;鲜食玉米新品种——花甜糯[J];中国农村科技;2002年05期
  • 王德生;鲜食玉米良种——辽糯1号[J];农村实用技术;2002年07期
  • 王德生;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 辽糯1号[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2年07期
  • 许海涛,曹小娣,许波,崔向华;黑糯鲜食玉米秋播初探[J];河南农业;2002年07期
  • 张利民,皇甫柏树;如何种好鲜食玉米[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年03期
  • 吴国良,芮金富,贺建强;鲜食玉米“苏玉糯1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1期
  • ;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简介[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 ;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组织机构[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 ;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产业专家团简介[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 宋慧欣;曾剑波;;北京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 王子明;王晓明;李春艳;万世敏;;广东省鲜食玉米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 王晓鸣;;鲜食玉米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技术[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 邵林生;;鲜食玉米高质量种子生产技术探讨[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 杜桂娟;曹敏建;马凤江;刘可杰;杨姝;;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复种模式研究[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 番兴明;姚文华;黄云宵;;云南省鲜食玉米育种及栽培情况分析[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 安明礼;;复合生物法防治玉米螟效果好[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 万全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茁壮成长的万全鲜食玉米产业[N];中国特产报;2007年
  • 记者 常世荣 通讯员 郭旺 罗海滨;万全被评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 任会斌;鲜食玉米产业有良好前景[N];农资导报;2006年
  • 温书功;建成80多亩鲜食玉米基地[N];平顶山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师晓京;我国鲜食玉米已成气候[N];农民日报;2004年
  • 李泽 齐海山;三大“硬伤”制约鲜食玉米产业发展[N];农民日报;2005年
  • 王雪威 李继海;万全鲜食玉米畅销海内外[N];河北日报;2010年
  • 通讯员 李旭东 谢峰 姚学芳;万全鲜食玉米连续10年特供全国“两会”[N];张家口日报;2012年
  • 记者 陶燕;鲜食玉米助农增收[N];塔城日报(汉);2012年
  • 通讯员 谢峰 记者 常世荣;鲜食玉米产业成万全农民“黄金产业”[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 郭珍;鲜食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 李惠生;鲜食玉米品质特性及保鲜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 姚志刚;冀西北地区优质鲜食玉米品种的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 吴燕丽;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 陈晖;湖南永州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 黄瑛;温州地区鲜食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 谭禾平;鲜食玉米不同品种的密度和肥料耦合综合运筹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张凯迪;鲜食玉米籽粒皮渣率的差异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D];扬州大学;2008年

【稿件标题】:速冻甜糯玉米|高密度下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浙甜糯615产量的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发表期刊期数】:《浙江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期刊简介】:《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浙江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3-1076/S,国际刊号:ISSN0528-9017。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社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更多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79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包斐;王桂跃;卢德生;赵福成;谭禾平;韩海亮;苏婷;


    更多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速冻甜糯玉米|高密度下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浙甜糯615产量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28086.html


    相关专题: 《浙江农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气功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食品与药品
  • 科学24小时
  • 炼钢
  • 高考金刊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亚热带农业研究
  • 植物医生
  • 电信网技术


  • 上一篇:联苯肼酯|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残留降解及其安全使用
    下一篇:[尺蠖效应论文]春尺蠖卵块在柠条林的空间分布格局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