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新阳;王福玉;赵云;周延争;李继存;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1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利用60Coγ射线对菏豆12进行辐照处理,于M4、M5连续两代进行田间观察和室内鉴定,对其株高、结荚高度、茎粗、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探讨诱变后代的遗传变异机制,并从诱变后代中筛选与产量有关的变异。结果表明,诱变后代大量植株的叶形、花色、脐色、生育期、茸毛颜色等表型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与变异;对菏豆12及其诱变后代群体的主要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筛选出与单株产量相关性较大的变异,同时通过遗传距离分析确定了变异的遗传稳定性,为诱变后代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论文正文预览】:诱变育种作为扩大种质来源、选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中。据Maluszynski等(1995)[1]报道,世界范围内已经有50多个国家在154种植物上利用人工诱变成功育成1737个品种。我国已在37种植物上育成突变品种400多个,其中水稻107个、小麦80个、谷子19个、大
【文章分类号】:S565.1
【稿件关键词】:大豆菏豆辐照农艺性状
【参考文献】:
- 杨琪;大豆遗传基础拓宽问题[J];大豆科学;1993年01期
- 余章清,张富厚,范占标,黄喜乐;钴60γ射线对大豆辐射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及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 王培英,许德春,郭玉虹,孟丽芬,赵晓南;人工诱变改良大豆品质的研究[J];核农学报;2000年01期
- 郝再彬,吴东岚;矮秆大豆突变体的获得[J];核农学报;2004年03期
- 张秀田,郑延海,杨秀凤,张坤普,贾爱君;利用有性杂交和激光辐射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大豆新品种[J];核农学报;2005年02期
- 郭泰,刘忠堂,胡喜平,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德祥,王雷;辐射诱变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及其应用[J];核农学报;2005年03期
- 王玫;翁秀英;;大豆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动向[J];核农学通报;1987年02期
- 翁秀英,王彬如,吴和礼,王连铮,陈怡,徐兴昌;大豆辐射育种的研究[J];遗传学报;1974年02期
- 乔广军;;诱变在我国亚麻育种及资源创新中的利用[J];中国麻业;2006年01期
- 于秀普,杜连恩,魏玉昌;EMS诱发大豆突变可筛选高蛋白或高脂肪含量的种质资源[J];作物品种资源;1995年01期
- 孙玉;姜永平;刘军民;;我国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彭琳;季良;;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 白红丹;王园清;倪资园;陈学珍;谢皓;;大豆科丰14诱变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 张达;王豫颖;苍晶;许君;郝再彬;;矮化大豆突变体叶片解剖结构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张达;苍晶;郝再彬;王豫颖;张昊;;矮化大豆突变体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 王培英,王连铮;大豆诱变育种及“龙辐73—8955”突变系的选育[J];大豆科学;1982年01期
- 林建兴,张性坦,赵存,柏慧霞;电离辐射对大豆的诱变效应与诱变育种[J];大豆科学;1984年03期
- 王曙明,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半野生大豆辐射M_2代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变异的研究[J];大豆科学;1989年02期
- 裴颜龙,王岚,葛颂,王连铮;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Ⅰ4个天然居群等位酶水平的分析[J];大豆科学;1996年04期
- 史宏,刘学义;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J];大豆科学;2003年04期
- ;Somatic mu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H lines resistant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Brassica napus L[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郑伟;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张茂明;刘玉红;韩世峰;;大豆航天搭载与~(60)Co-γ辐射复合诱变效果分析[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 郑伟;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张茂明;韩世峰;刘玉红;;大豆合丰25复合诱变研究[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 刘鑫磊;马岩松;栾晓燕;满为群;许德春;孟丽芬;付立新;赵晓南;刘琦;;航天诱变对大豆品种光合性状的影响[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 徐国忠;郑向丽;叶花兰;詹杰;翁伯琦;;决明属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 王传堂;生物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王兴翠;生姜离体叶片植株再生体系及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 范明霞;木薯再生体系的建立和HNL24b基因的克隆及辐照诱变育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张军;我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QTL关联定位及优异变异在育种系谱内的追踪[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 岳洁瑜;N~+、α粒子、~(60)Co-γ对陆地棉花粉的诱变效应研究及诱变后代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 吴殿星;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淀粉品质[D];浙江大学;2001年
- 杨先泉;零配比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与甘薯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 刘进平;胡椒离体培养和抗瘟病无性系选育[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 尹淑霞;空间飞行与γ射线辐射对草坪草诱变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 宁海龙;东北三省大豆品质生态差异及遗传效应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 汪俊君;小麦大粒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 王新新;~(60)Coγ射线辐照毛竹种子的生物学诱变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 朱守晶;~(60)Coγ辐射诱变小麦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 仲彩萍;重离子辐照玉米品质分析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赵玉峰;一株稻瘟病拮抗菌株的筛选、诱变育种及抗菌谱测定[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 卢银;EMS处理诱发大白菜变异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胡鑫;大麦TILLING群体的构建及其在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 张桂芝;利用大粒突变体进行小麦籽粒大小和产量性状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 吴文波;EMS诱导甘蓝型油菜耐旱突变体的筛选[D];西南大学;2011年
- 罗雷;化学诱导番茄耐低温突变体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 徐冉,郝欣先,蒋惠兰,王彩洁,李建和;抗孢囊线虫高产大豆新品种——齐茶豆2号[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郝再彬,苍晶,徐仲,高继国,一井真比古;水稻侧根突变体RM109的农艺性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王培英,王连铮;大豆诱变育种及“龙辐73—8955”突变系的选育[J];大豆科学;1982年01期
- 陈怡,翁秀英;大豆不同结荚习性品种间杂交后代结荚习性的分离规律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分析[J];大豆科学;1986年02期
- 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赵淑文,武天龙;回交对克服栽培大豆与野生和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蔓生倒伏性的效应[J];大豆科学;1986年03期
- 李文滨,杨庆凯,王金陵,孟庆喜,吴宗璞,高凤兰,赵淑文;大豆品种间与种间杂种后代农艺性状遗传的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1986年04期
- 田佩占,王继安;夏大豆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Ⅰ.亲本产量及其配合力的比较[J];大豆科学;1986年04期
- 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年02期
- 金剑,刘晓冰,王光华,潘相文,周克琴;美国大豆品种改良过程中生理特性变化的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03年02期
- 王培英,张军政,郭玉虹;大豆高蛋白质含量变异拓宽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4年01期
- 彭志红;彭克勤;萧浪涛;胡家金;李合松;;水稻耐低钾变异后代的苗期钾营养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李怀玉;方玉凤;;李实生后代变异与亲本选择[J];北方园艺;1990年04期
- 刘芳;刘晓鑫;高树仁;袁英;孔祥梅;刘德璞;李晓辉;;分子标记结合田间观察快速鉴定外源DNA导入玉米的变异后代[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4期
- 潘天春;李成佐;;激光—核辐射诱变小麦后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李友勇,茹振刚,姬美明;外源DNA转化小麦导致后代性状变异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2年03期
- 王金艳;杨立国;汪由;马骏;安颖蔚;肇莹;;玉米外源DNA导入后代的原位杂交检测[J];杂粮作物;2007年04期
- 宣继萍,郭爱桂,刘建秀,周久亚,郭海林,朱雪花,高鹤;暖季型草坪草诱变育种研究Ⅱ.矮生百慕大化学诱变后代外部性状变异分析[J];四川草原;2005年05期
- 范平;;棉花辐射后代变异新类型的探讨[J];核农学报;1980年01期
- 安颖蔚;高西宁;周旭梅;杨立国;;基因型对玉米开苞导入后代性状变异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年05期
- 谢淑芹;张希太;张彦波;肖磊;;NaN_3诱变“邯7086”后代变异研究及变异系的SSR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苏德峰;严洪冬;孙广全;;外源DNA导入高粱引起的农艺性状变异及其遗传[A];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宋伟;外源DNA导入小麦粒色变异后代的特性分析和验证[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 刘青;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的抗旱耐盐性初步鉴定和验证[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 高丽霞;λDNA导入中国春后代变异体的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 王黎明;外源DNA直接导入高梁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 薛云云;~(60)Co诱变(晋大78)后代遗传性状变异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稿件标题】:【诱变育种】菏豆12~(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代产量相关性状研究
【作者单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发表期刊期数】:《
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期刊简介】:《山东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山东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7-1148/S,国际刊号:ISSN1001-4942。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更多
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219/)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黄新阳;王福玉;赵云;周延争;李继存;
更多
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诱变育种】菏豆12~(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代产量相关性状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22037.html
相关专题: 《山东农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广西经贸中学生优秀作文中华诗词绝缘材料人民政坛广西物理中国人才空间电子技术国际经济评论铜加工
上一篇:
[发酵床猪舍建造论文]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下一篇:
【桂花嫁接砧木】不同砧木与嫁接方式对甘薯开花结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