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梁鸡保;贺晓;张霞;冯佰利;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8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为了提高陕北旱作区春玉米生育期降水利用率,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产量最高。覆盖后深层土壤(80~100cm)含水率较露地减少,各处理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动规律相似,秸秆覆盖处理方式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相对平稳。水分利用率各处理耗水量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全覆膜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较露地平作增加了28.77%,平膜、秸秆较露地分别增加了19.34%、13.5%,双沟覆膜和膜测种植水分利用效率相对露地种植不显著。
【论文正文预览】:1引言旱地水分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如何最大化利用好降水是旱作区农业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覆盖栽培作为一种有效的集水保墒技术措施,在研究和生产中受到广泛重视。覆盖方式按照覆盖材料分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砂石覆盖等方式。大量研究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是一种重要
【文章分类号】:S513
【稿件关键词】:土壤水分;覆盖方式;旱作区;春玉米;玉米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全覆膜;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变动幅度;
【参考文献】:
- 王顺霞,王占军,左忠,郭永忠;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3期
- 张树兰,LarsLovdahl,同延安;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李凤民;王静;赵松岭;;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高效旱地农业的发展[J];生态学报;1999年02期
- 白秀梅,卫正新,郭汉清,贺志坚,许国平;晋北旱地玉米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王同朝;卫丽;王燕;王俊忠;;夏玉米垄作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其利用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2期
- 李吾强;温晓霞;高茂盛;熊晓锐;;半湿润区旱作起垄覆膜沟播小麦的水分及生理效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 李成军;吴宏亮;康建宏;许强;;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 郑有才;杨祁峰;;不同覆盖模式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 康建宏;李成军;吴宏亮;许强;;宁夏中部风沙区玉米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 芦新建;胡月楠;张进虎;;Penman-Monteith模型中主要参数推求及应用简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 寇江涛;师尚礼;;旱地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沟垄宽比的确定[J];草地学报;2011年02期
- 高鹏,刘作新,张光灿,刘霞;坡地集流梯田工程蓄水效果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6期
- 林茂兹;王静;周丽敏;;地槽贮水对春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6年05期
- 寇江涛;师尚礼;周万海;尹国丽;李建伟;;垄覆膜集雨种植对二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年05期
- 刘小兰,李世清,王俊,宋秋华;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地膜覆盖研究概述[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2期
- 鄢珣,王俊;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对有限灌溉的反应及其生理生态基础[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4期
- 汪佳;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张飞;灌水与覆膜对冀西北高原礼品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张荣合;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新造梯田土壤质量和作物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 吴荣美;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耦合对玉米资源利用效率及土壤质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 司建廷;周年覆膜和不同氮肥梯度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垄沟覆膜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 杨满红;水磷耦合对燕麦生理特性及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 庄健元;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与亏缺灌溉技术试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张丽华;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 李儒;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 孟晓瑜;底墒和氮磷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养分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 许翠平,刘洪禄,车建明,赵立新;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2002年03期
- 高菊生,刘更另,秦道珠,邹长明,黄平娜;红壤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2年02期
- 聂安全,赵海祯,齐宏立,籍增顺,刘建华;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1年01期
- 廖允成,郑锦娟,温晓霞,韩思明;渭北塬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讨[J];麦类作物学报;1999年06期
- 党廷辉,高长青;渭北旱塬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降水因子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1期
- 朱润身,高世铭,祁国元;甘肃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贮水效率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06期
- 朱兴平,李永红;雨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对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J];水土保持通报;1997年04期
- 汪景宽,须湘成,张旭东,张继宏,谷俊武;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苏彩虹,郭创业;黄土旱塬农田全程全覆盖的“土壤水库”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4期
- 李玲玲,黄高宝,张仁陟,晋小军,Guangdi LI,Kwong Yin CHAN;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5期
- ;碭山县农場棉花改碱盋缃涷?[J];安徽农业科学;1963年02期
- 阚丽梅,崔清涛,刘清泉;穴耕对干旱天然草场土壤水分的影响[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 程林梅,阎继耀,张原根,张和;土壤水分对谷子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郭晓红,吕艳东,郑桂萍,李金峰,钱永德,李宏宇,陈书强;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常建国;刘世荣;史作民;康冰;陈宝玉;;锐齿栎林土壤呼吸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J];林业科学;2006年12期
- 陈文霞;谈献和;;中药材栽培与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12期
- 姜东燕;于振文;;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7年06期
- 张咏新;赵思金;杨晓菊;;章古台地区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土壤因子的关系[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刘小飞;张寄阳;刘祖贵;孙景生;王景雷;孙磊;;喷灌大田土壤水分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比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4期
- 胡海英;包为民;王涛;瞿思敏;;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变化模拟及实验[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4期
- 朱保美;周清;;DZN1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维护与维修[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 舒素芳;张育慧;王平;;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测墒质量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赵忠;李剑;袁志发;胡小宁;曹扬;王迪海;;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数学模型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王宏周;孙广建;张玉平;雷铁栓;王哲武;吕丽萍;;不同土壤水分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 陈怀亮;徐祥德;刘玉洁;厉王昇;邹春辉;翁永辉;;基于遥感和区域气候模式的土壤水分预报方法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 李文龙;施维林;王刚;;沙坡头地区人工林植物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与种间共存机制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 王季槐;沈海亮;杜茜;雷茜;;甘草生产与土壤水分关系模型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甘草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新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胡玲;彭世彰;丁加丽;徐俊增;;灌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监测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黄志霖;陈利顶;;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 许秀英;甘龙辉;陶冶;黄操军;;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记者 陈星 整理;玉米苗期管理四注意[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 张华 李航 林泽磊;我市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网初步形成[N];青岛日报;2011年
-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 记者 王建忠;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 张芳 仲维健;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 班胜林;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 通讯员 薛龙琴 师丽魁 陈海波;河南土壤水分监测仪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 辜良昌;首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落户石渠[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 通讯员 林泽磊;青岛增建自动土壤水分站[N];中国气象报;2011年
- 河北 王美娟;土壤有效水含量判断方法[N];中国花卉报;2005年
- 蔡一霞;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D];扬州大学;2004年
- 王建明;基于ERS散射计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水分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 赵培培;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坝地土壤水分和泥沙空间分布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 佘冬立;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 宰松梅;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 胡良军;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 赵燕东;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 雷宏军;黄淮海平原集约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建模及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 蔡国印;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热惯量反演研究及其在土壤水分、地气间热交换方面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 薛艳凤;两优培九的结实特性及其与温度、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 孙中峰;晋西黄土区坡面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 张志勇;基于驻波率原理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 高运青;冀西北高原林地水分动态与水资源适度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 王艳君;由潮滩土壤含水量反演露滩地形的遥感方法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 吴建虎;关于土壤有机质直接测定系统测量精度改进措施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 张智韬;基于遥感技术的灌区动态信息监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 高凤莲;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及水量平衡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柴春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应及土壤水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 景艳;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累积对土壤水分及矿质氮变化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土壤水分传感器论文]陕北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神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表期刊期数】:《
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期刊简介】:《陕西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陕西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1-1089/S,国际刊号:ISSN0488-5368。陕西农业科学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本......更多
陕西农业科学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7296/)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梁鸡保;贺晓;张霞;冯佰利;
更多
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土壤水分传感器论文]陕北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21342.html
相关专题: 《陕西农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江汉论坛中华文化画报精细石油化工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江西教育解放军生活学前教育研究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上一篇: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水分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下一篇:
福鼎四季柚|提高四季柚产量与品质的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