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赖龙玉;严正凛;钟幼平;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09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为探索杂交鲍与海藻混养的合适密度比例,分2部分进行试验。第一部分将不同密度的石莼和真江蓠分别在水产养殖废水中养殖24h,观察24h内水体中NH+4-N,NO-2-N,NO-3-N,PO3-4-P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2种海藻都能有效地吸收4种营养盐,且随着海藻密度的增加,吸收效果也加强;第二部分试验,将不同密度的杂交鲍分别与密度为3g·L-1的石莼和6g·L-1的真江蓠进行混养。结果显示:随着杂交鲍密度的增加,杂交鲍的生长率有所下降。当杂交鲍混养密度为400粒·池-1时,杂交鲍的生长率相较密度为200粒·池-1时差异不显著,而与杂交鲍密度为600粒·池-1时差异显著。结果还表明,同等密度的杂交鲍,与石莼混养的养殖效果优于真江蓠。
【论文正文预览】:生物修复作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有力办法,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研究者认为可行性比较高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石莼Ulvalactuca、江蓠Gracilariaasiatica、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等大型藻类对水体进行修复。藻类作为生物滤器,运用于水产养
【文章分类号】:S968.31;S968.4
【稿件关键词】:石莼真江蓠杂交鲍混养密度
【参考文献】:
- MervynC.Goronszy,朱明权,K.Wutscher;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的应用及其发展[J];中国给水排水;1996年06期
- 葛长字;;大型海藻在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作用[J];渔业现代化;2006年04期
- 胡海燕,卢继武,周毅,杨红生;龙须菜在鱼藻混养系统中的生态功能[J];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00期
- 刘建国;王增福;林伟;;De-eutrophication of effluent wastewater from fish aquaculture by using marine green alga Ulva pertus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0年02期
- 王吉桥,李岩;不同放养密度和混养石莼对牙鲆鱼种生长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3年02期
- 孙伟;张涛;杨红生;刘保忠;周毅;刘鹰;;龙须菜在滩涂贝藻混养系统中的生态作用模拟研究[J];海洋科学;2006年12期
- 王春忠;苏永全;;鲍藻混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J];海洋科学;2007年02期
- 卜雪峰,曲克明,马绍赛,孙伟江;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J];海洋水产研究;2003年04期
- 曲克明;卜雪峰;马绍赛;;贝藻处理工厂化养殖废水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6年04期
- 赵先庭;刘云凌;张继辉;曲克明;马德林;;龙须菜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7年02期
- 蔡继晗;吕永林;丁雪燕;陈国伟;陈鹏;李凯;;规模化栽培羊栖菜对三盘港水环境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 张鹏;黄贤克;王铁杆;陈少波;林少珍;;不同混养模式下条石鲷·文蛤·龙须菜的生长状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 卓燕;宋猛;;CAST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 秦俊芳;杨晓丽;;CASS工艺污泥负荷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 樊红辉;林华东;花勇刚;;CASS工艺脱氮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8期
- 彭永臻;王丽;马娟;王少坡;刘洋;马宁平;;交替缺氧/好氧CAST处理低ρ_(COD)/ρ_(TN)生活污水的脱氮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 刘彦,李健,窦海鸽,韩伟涛;我国鲍鱼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综合防治对策[J];北京水产;2005年03期
- 吕建洲,周驰,朱英庆,陈敏资;甲壳素对海带生长和生理活性的调控[J];水产科学;2004年08期
- 骆其君;冯婧;严小军;吕彤;;海水围塘生态栽培坛紫菜[J];水产科学;2006年11期
-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大型海藻龙须菜的生态特征[J];水产科学;2009年02期
- 田景波;孙修涛;黄滨;;海水池塘养殖污水减排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化技术[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周毅;杨红生;吴玉霖;何义朝;张福绥;;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模拟测定[A];贝类学论文集(第Ⅸ辑)[C];1999年
- 张福绥;杨红生;;我国海水滤食性贝类养殖业:回顾与展望[A];贝类学论文集(第Ⅸ辑)[C];1999年
- 张福绥;杨红生;;我国海水滤食性贝类养殖业:回顾与展望[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 崔正国;曲克明;马绍赛;张海耿;;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 马绍赛;;海洋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新进展[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金波昌;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食物来源的稳定同位素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刘福利;海带群体遗传分析及叶片长、宽性状QTL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 周毅;滤食性贝类筏式养殖对浅海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 王平;EM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 吉方英;排除厌氧富磷污水ERP-SBR除磷脱氮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 毛玉泽;桑沟湾滤食性贝类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调控[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 严子春;折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脱氮效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 袁秀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生理生态学及其生物修复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 黄凤莲;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微生物修复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 郭海燕;曝气动力循环一体化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 唐丽;钢渣—龙须菜系统对富营养化海水中硝酸盐、磷酸盐去除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蒋雯雯;环境因子对菊花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理生态学影响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蔡玉勇;应用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分子检测技术对其主要宿主的检测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张杨;龙须菜琼胶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朱婧;低温条件下查干湖藻类的分布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蒋娜莎;序批式混凝土生态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 郝林;大型浅水草型湖库—乌梁素海的生态灾变评估[D];内蒙古大学;2011年
- 孙凤娟;吸附—微波催化氧化协同处理葡萄酒生产废水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 温树梅;AAC反应器高效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其处理能力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 曹会彬;深澳湾养殖环境调查与贝藻养殖容量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 隋兰凤;人造水藻在鲍鱼培育水体中的净化作用[J];水产科学;1985年02期
- 木云雷,刘悦,王鉴,袁成玉,董婧,张弼;牙鲆室内人工养殖试验[J];水产科学;1999年03期
- 靳翠丽,王吉桥,庞璞敏,于静;井盐水池塘中国对虾与尼罗罗非鱼混养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马悦欣,王岩,刘璐,刘欣,张泽宇;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细菌的抗微生物活性[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刘鹰,王玲玲;集约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淡水渔业;1999年10期
- 张继红,方建光,唐启升;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 相建海,董波;海水养殖业的生物保安[J];高技术通讯;2003年09期
- 线薇薇;杨红生;刘瑞玉;;一种腐屑食性鱼类对养殖环境清洁能力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年12期
- 李杰;雷驰宙;陈伟洲;;南澳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2012年08期
- 王德利;贝藻混养技术在我国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J];黄渤海海洋;2001年01期
- 周凯;2000~2001年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和深澳湾的生态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 朱钦龙;石莼可作产蛋鸡饲料的原料[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年03期
- 邹定辉,高坤山;在水生与气生状态下石莼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响应(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11期
- 刘国栋;;昔日饲料草 如今受宠爱[J];农业知识;2006年06期
- 马元庆;邢红艳;宋秀凯;张秀珍;孙珊;代忠祥;陶慧敏;谷伟丽;;烟台金沙滩绿潮爆发的基本状况与应对措施[J];齐鲁渔业;2010年04期
- 周光正;;美国室外培育石莼[J];水产养殖;1989年03期
- 殷禄阁;;用石莼净化海水形成绿色栽培鱼礁[J];海洋渔业;1990年02期
- 王吉桥;邓宏相;王秀新;刘海金;;白化牙鲆幼鱼与角叉菜和孔石莼混养的能量平衡和体色恢复率[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朱建新;刘慧;冷凯良;曲克明;王诗欢;薛志宁;孙阳;;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7年05期
- 赵焕登,高尚德;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和孔石莼(Ulve Pertusa Kjellm)对酸耐受力的研究——Ⅰ.pH对条斑紫菜和孔石莼呼吸强度和致死酸度试验[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科技动态[J];江西饲料;2004年05期
- 郭丰;王倩;李娟;黄凌风;;石莼(Ulva lactuca L.)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种群生长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马家海;张天夫;许璞;陆勤勤;张华伟;李宇航;徐韧;叶属峰;;对有分枝长石莼Ulva linza(缘管浒苔)的初步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 何建华;;长石莼(缘管浒苔)转化与表达系统的建立与优化[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 徐年军;金浩良;孙雪;;肠浒苔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藻物质的分离[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刘国栋;海阳所镇开发石莼致富[N];中国海洋报;2004年
- 刘国栋;海阳所镇科学开发石莼[N];中国特产报;2004年
- 刘强;让野菜回到餐桌上[N];经济消息报;2000年
- 杨威;刺参增养殖技术[N];中国海洋报;2003年
- 郭永洁(副教授);长寿菜——海藻[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 游克仁;平潭黑鲍人工养殖问题对策[N];中国海洋报;2000年
- 刘国栋;海阳所镇渔民买礁石养海参[N];中国渔业报;2004年
- 本报记者 张一玲 马军;“应一分为二看浒苔”[N];中国海洋报;2010年
- 记者 殷磊 通讯员 徐向伟;雨污截流 筼筜湖水质改善[N];厦门日报;2010年
- 赵光强;藻间相互作用及其对CO_2加富的响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 孙奕;海洋真菌及海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 李宪璀;海藻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 蔡恒江;UV-B辐射对大型-微型海藻相互作用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 安卫征;石莼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 卜雪峰;贝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 邱宇;石莼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的提取及光合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 徐军田;阳光紫外辐射对龙须菜和石莼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5年
- 程丽巍;三种大型海藻对海水中营养盐供应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 郑新庆;端足类啃食作用对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影响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 王建华;大型海藻对对氯苯胺的去除及生理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 曾惠;海藻多酚QSI对大菱鲆腐败变质调控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 张少云;神经酰胺类物质对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稿件标题】:[鹦鹉鱼混养论文]鲍藻混养配比密度的研究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09期
【期刊简介】:《福建农业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福建农业学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5-1195/S,国际刊号:ISSN1008-0384。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本刊为......更多
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01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赖龙玉;严正凛;钟幼平;
更多
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鹦鹉鱼混养论文]鲍藻混养配比密度的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19524.html
相关专题: 《福建农业学报》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今日南国国际展望江苏教育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天津农学院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教育前沿新中医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上一篇:
富集系数|菖蒲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下一篇:
【墙体厚度】复合墙体不同材料厚度对日光温室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