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翠新;张婉洁;王兵;何德;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浙江农业学报》2014年05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鲍鱼菇口感特殊,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但产量稀少。传统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类鉴定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采集的野生鲍鱼菇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鉴定。文章采用一对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野生鲍鱼菇子实体样本及其组织分离菌株的rDNA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通过GenBank数据库搜索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来进行分子鉴定。结合形态特点的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野生菇样本就是鲍鱼菇。ITS序列在鲍鱼菇不同菌株的鉴定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论文正文预览】:鲍鱼菇(Pleurotusabalonus)是侧耳属(Pleu-rotus)盖囊侧耳类真菌的一个种类,味道鲜美,原产越南、印度、非洲、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等地区,在云南昆明也有其踪影。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口感特殊,接近鲍鱼味道,因此受到广大食用菌爱好者的青睐。但是,野生鲍鱼菇产量
【文章分类号】:S646
【稿件关键词】:克隆测序分离ITS序列
【参考文献】:
- 李雪玲;贝盖侧耳的系统发育地位——基于nrDNA-LSU和ITS序列分析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高山;胡平;边银丙;张金霞;;基于ITS序列对3个侧耳菌种的分子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高山;;侧耳属蕈菌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 侯军;林晓民;江芸;牛洪江;刘峰;王常容;刘方;;基于ITS序列分析对疑似白羊肚菌株的分子鉴定[J];食品科学;2009年05期
- 王守现;刘宇;张英春;许峰;赵爽;王兰青;耿小丽;孟莉莉;;基于RAPD和ITS分子标记对血红铆钉菇菌株的鉴别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3年03期
- 桂明英;何容;郭永红;罗孝坤;张微思;;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新疆芦苇根蘑菇的分类鉴定[J];食用菌;2014年04期
- 赵娜;张伟伟;高小宁;林月莉;康振生;黄丽丽;;中国部分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及相关类群的系统学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 高山;张金霞;边银丙;;DNA分子标记在侧耳属真菌研究中的应用[J];浙江食用菌;2008年02期
- 李翠新;何德;;侧耳属蕈菌系统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7年05期
- 高山;黄晨阳;陈强;边银丙;张金霞;;基于nLSU rDNA序列分析探讨侧耳属系统发育关系[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年03期
- 张金霞;黄晨阳;陈强;高巍;郑素月;;食用菌可栽培种类野生种质的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年02期
- 边银丙;熊巧玲;;中国食用菌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十年历程回顾[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康信聪;北冬虫夏草菌株鉴定与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 江微;钉子菇生物学特性与培养基质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 赵娜;陕西省苹果轮纹病菌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 高山;基于nLSU rDNA和ITS序列对侧耳属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 赵永强;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分子检测与室内药剂筛选[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 李永红;云南离褶伞菌株的ITS鉴定及其生理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9年
- 陈哲;侧耳属2个野生菌株的鉴定及其栽培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 潘祖桐;SRAP和RSAP在侧耳属菌种亲缘关系分析中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 贾玉;烟草炭疽病菌的分子检测与烟草品种抗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 田果廷;鲍鱼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10期
- 春雨;夏季可栽鲍鱼菇[J];农家参谋;2002年07期
- 陆北路;鲍鱼菇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3年01期
- 张建贞;鲍鱼菇的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5年03期
- 蒋德俊;鲍鱼菇栽培管理要点[J];吉林蔬菜;2003年06期
- 刘贵巧,柳焕章;鲍鱼菇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9年01期
- 蒋德俊,陈燕;鲍鱼菇栽培管理要点[J];河南农业;2003年09期
- 陈仲达;稻草栽培鲍鱼菇[J];福建农业科技;1982年04期
- 蒋德俊;鲍鱼菇高效栽培管理要点[J];食用菌;2004年02期
- 陈福清,马新平,郑艳;稻田套种鲍鱼菇技术[J];食用菌;2004年05期
- 宋敏;袁芳;刘峰;牛洪江;王常荣;刘方;;鲍鱼菇中小分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 苏秋建;方则淳;蒋志豪;张怡萱;陈隆钟;;自番石榴及沉香木分离之鲍鱼菇属真菌的新寄主记录(英文)[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熊芳;刘新锐;谢宝贵;;鲍鱼菇菌种的SCAR标记鉴别技术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 熊芳;刘新锐;谢宝贵;;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菌种的SCAR标记鉴别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黄春燕;万鲁长;单洪涛;张玉涛;李志勇;;不同营养条件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孟昭武;;北方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 冯志勇;郭力刚;程继红;蔡令仪;高君辉;谭琦;;秀珍菇栽培特性研究[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黄年来;林汝楷;;中国珍稀食用菌的研究和开发工作[A];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 张明华;吴继林;林方良;;短轮伐期桉树原料林的营林效果及食用菌栽培应用研究[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李铁汉;王熙德;;十种珍稀食用菌栽培可选用的原料配方[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开发中心 何焕清副研究员;鲍鱼菇(07)[N];广东科技报;2003年
- 陆北路;鲍鱼菇栽培[N];江苏科技报;2003年
- 李平;鲍鱼菇的栽培[N];湖北科技报;2002年
- 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 宋金娣;鲍鱼菇[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 何焕清副研究员;鲍鱼菇(16)[N];广东科技报;2003年
-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 何焕清 副研究员;鲍鱼菇[N];广东科技报;2003年
-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 何焕清副研究员;鲍鱼菇[N];广东科技报;2003年
- 曹静;夏秋宜种鲍鱼菇[N];江苏科技报;2004年
- 杨大林;一枝独秀鲍香菇[N];中国特产报;2001年
- 张建贞;鲍鱼菇高产栽培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4年
- 马富英;侧耳属菌株分子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 王琪;芦笋老茎栽培食用菌和培养料堆制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 付鸣佳;食用菌抗病毒蛋白的特性、基因克隆与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 李慧;利用芦笋老茎栽培鲍鱼菇和秀珍菇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 焦亚东;鲍鱼菇多糖的结构及其药理学活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 初洋;两个侧耳属食用菌解剖学性状及胞外酶活性变化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 卢启泉;四类平菇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 李艳婷;姬松茸等食用菌盆景培养的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 马志刚;分子标记在侧耳属菌株分类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 胡燕;花椒籽残渣辅料对食用菌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 刘盛荣;杏鲍茹的遗传特性及种间杂交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 张小强;中国栽培平菇品种的体细胞不相容性及与RAPD分析的关系[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 谷镇;食用菌呈香呈味物质分析及制备工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稿件标题】:鲍鱼菇的做法|昆明野生鲍鱼菇的ITS分子鉴定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浙江农业学报》2014年05期
【期刊简介】:《浙江农业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浙江农业学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3-1151/S,国际刊号:ISSN1004-1524。浙江农业学报杂志社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以来,......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05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翠新;张婉洁;王兵;何德;
更多
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鲍鱼菇的做法|昆明野生鲍鱼菇的ITS分子鉴定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19179.html
相关专题: 《浙江农业学报》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江苏卫生保健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经济地理中学生物教学中国卫生统计回族研究体育时空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机械强度
上一篇:
[圆明新园论文]黄褐新园蛛(Neosconascyll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下一篇:
乙草胺|15%乙草胺·精喹禾灵水乳剂配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