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蒋黎;崔凯;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以复种指数衡量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综合全国1670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东、中、西部考察县域层面的社会经济变量对于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作用,研究不同区域城市化进程城市土地扩张对于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并分别从东、中、西部地区层面描述了1989—2005年剩余和新增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对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空间格局变化的关系作探讨。
【论文正文预览】:一、文献综述有关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文献提供了与城市扩张相关的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作用途径的解释,也描述了影响土地利用强度的其他主要因素。总而言之,城市土地的扩张与土地稀缺水平的变化和非农就业机会紧密相关。经典的土地利用强度提高理论基于单向过程,
【文章分类号】:F299.2;F301.24;F224
【稿件关键词】:城市土地扩张复种指数固定效应模型土地利用变化
【参考文献】:
- 安玉娟;门明新;霍习良;许皞;;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 徐国鑫;金晓斌;宋佳楠;周寅康;;耕地集约利用对粮食产量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9期
-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张增祥,邓祥征;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1995—2000[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3年04期
- ;China’s urban expansion from 1990 to 2010 determined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22期
-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database and its relative studies in China[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2年03期
- 杨红梅;刘卫东;刘红光;;土地市场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安萍莉;严良政;;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曲福田;吴郁玲;;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3期
- 吴郁玲;曲福田;;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7年06期
- 姜晓勇;张勃;张华;张遇春;;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态势及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唐华秀;邓祥征;战金艳;马劲松;姜群鸥;;黄淮海平原作物灌溉需水与耕地生产潜力的耦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邓祥征;姜群鸥;战金艳;;土地系统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 杜玉梅;何芳;;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张中亚;付梅臣;汝捷;杜春艳;;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王满银;肖瑛;何章政;;皖江城市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 祁元;王一谋;王建华;颜长珍;;宁夏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 冉有华;李新;卢玲;;四种常用的全球1km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价[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 丁晓雯;刘瑞民;沈珍瑶;;基于水文水质资料的非点源输出系数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伍星;沈珍瑶;刘瑞民;;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季翔;刘黎明;;1980-2010年我国耕地利用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匡文慧;刘纪远;;中国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时空模式分析[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熊津;;中国土地市场中政府的角色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 郑华伟;张锐;刘友兆;;GIS和PSR框架下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 曲福田;吴郁玲;;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来自江苏省开发区的经验[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 熊津;;中国土地市场中政府的角色探讨[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 杨庆媛;董世琳;冯应斌;;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徐玉婷;杨钢桥;;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 刘国凤;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夏文建;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 陶文芳;西安—咸阳地区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 焦加国;我国不同区域典型乡村景观土壤碳氮磷的分布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 詹海斌;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土地市场一体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李澜涛;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影响因素 利用效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 胡宗杰;多目标下的城市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赵文婷;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 付栎臻;基于TOPSIS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与实践[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 李丽;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黎藜;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顾艳;耕地集约利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 张世文;马素敏;;耕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应用——以福建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 赵本宇;张文秀;龚长兰;;新形势下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 周小萍,卢艳霞,陈百明;中国近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 郭春华,余德贵,柯建国;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度的测算[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 谭丹;黄贤金;陈志刚;王仕菊;胡初枝;;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 董秀茹,钱凤魁,王秋兵;沈阳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7期
- 袁丽丽;;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演变及问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 崔丽;许月卿;;河北省农用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 李秀彬;朱会义;谈明洪;辛良杰;;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 李明月;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王青;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 谢伟利;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 叶浩;濮励杰;;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影响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3期
- 李玲;吕巧灵;路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度评价——以河南省商水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3期
- 张军涛,李颖;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 李新波,郝晋珉,丁忠义,李宇,路鹏;盐渍化改造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5期
- 柳长顺,齐实;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2期
- 马安青,王彦丽,陈东景,王建华;黄土高原陇东地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2期
- 王凌,李秀珍,郭笃发;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王鹏,黄贤金,杨肇卫;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黎夏;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1988~1997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3期
- 傅小锋,曹卫东,曹有挥,潘坤友;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以成都新津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 肖志坤;姜良美;全斌;;“两型社会”建设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陈佑启;;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建模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 吴国良;高小红;亢健;邹婵;;基于遥感和GIS的北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 张轶秀;千怀遂;;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 李昱;张弛;周惠成;沈必成;;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 蒲雯;张超;杨建宇;;基于CA复合模型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 肖瑶;王艳慧;尹川;;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 刘凤莲;林爱文;;基于RS的襄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王鹤饶;郑新奇;曹新;;基于CA-Markov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 韩华丽;朱玉碧;杨子生;赵乔贵;杨兴杰;;中国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近八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潞西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 记者 李佑民;今年全省粮食面积将稳定在4700万亩以上[N];陕西日报;2011年
- 通讯员 李凌 李新进 特约记者 陈群;吴铺:科技引领秋播[N];孝感日报;2010年
- 许静;一亩旱地变“两亩有余”[N];四川日报;2007年
- 记者 应丽斋 朱丹 嘉善县委报道组 徐雪娟 王建超;智果村民:土地要种也要养[N];嘉兴日报;2006年
- 唐义长;正大乡秋冬种工作稳步推进[N];铜仁日报;2010年
- 韩沁言;我区千方百计完成春麦播种任务[N];新疆日报(汉);2008年
- 李慧颖;福州实施“提高复种指数”项目[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 柯吉;一年五作栽培 提高复种指数[N];农资导报;2010年
- 记者 许光辉;河北摸底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 李秀彬;从土地利用变化看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N];中国财经报;2009年
-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 蔡为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 张海林;安徽杭埠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 丁菡;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 周忠学;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 吴泠;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 李向军;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 龚新梅;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新疆大学;2007年
- 徐奇峰;松嫩平原典型荒漠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何美香;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 杨咙霏;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 吴晶晶;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李漫;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预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 姜宁宁;基于GIS的渭北旱塬LUCC分析及其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 焦红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 高子龙;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 李毅娜;兰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 郭营;安仁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稿件标题】:东方论文中国城市化、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县域面板数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
【发表期刊期数】:《
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01期
【期刊简介】:《农业技术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农业技术经济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1883/S,国际刊号:ISSN1000-6370。农业技术经济杂志社由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更多
农业技术经济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88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蒋黎;崔凯;
更多
商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东方论文中国城市化、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县域面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ngji/syjjlw/268247.html
相关专题: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 论文 中国城市化结束了么 中国城市化率 中国城市化什么时候 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排名 中国城市化的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 中国城市化 宁波港口经济圈 刘奇 刘烨评谢娜微博 《农业技术经济》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西铁科技机械科学与技术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天津市教科院学报黔南民族医专学报世界经济与政治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幼儿100西北水电
上一篇:
善于反思议论文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
【论文代发骗子网站】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