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淑亚;潘德芳;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5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伴随《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未来中国商事立法应采取何种模式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可供选择的商事立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制定独立的《商法典》存在诸多障碍,而制定一部总纲性的《商事通则》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并对《商事通则》的体系进行初步构想。
【论文正文预览】: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依法治国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民商法学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为基础性的法律部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认同。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民法典》的草案,制定一部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民法典成为目前立法工作的重点,但是如何
【文章分类号】:D923.99
【稿件关键词】:商法典商事通则民法典商事立法
【参考文献】:
- 雷兴虎;《商事通则》:中国商事立法的基本形式[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 石少侠;我国应实行实质商法主义的民商分立——兼论我国的商事立法模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5期
-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的体系[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 任尔昕;我国商事立法模式之选择——兼论《商事通则》的制定[J];现代法学;2004年01期
- 张广荣;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法律思考[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 李凤霞;历史变迁中的商法地位——兼论民法与商法的交锋与互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余能斌;程淑娟;;我国“民商合一"立法借鉴的新选择——由《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引出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 殷志刚;商的本质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马俊驹,曹治国;守成与创新——对制定我国民法典的几点看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韦之,彭声;论知识产权制度纳入未来民法典的理由[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6期
- 雷兴虎;《商事通则》:中国商事立法的基本形式[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 蒋学跃;;人格与人格权的源流——兼论宪法与民法的互动关系[J];法学杂志;2007年05期
- 冯乐坤;民法设计思路之检讨——从法人角度观察[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 孙建江;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研究——兼论我国民事制度之完善[J];法学;2003年02期
- 季立刚;民国商事立法研究(1912-1937)[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 郭振杰;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 王令浚;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 任俊琳;商主体基本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 佘国华;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2年
- 王金玲;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统一环境立法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 韩朝炜;商法与民法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 吴静静;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与比较法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 朱启莉;无形财产权立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张舒;试论商法独立化的进程与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 谢玉美;现代成年监护制度探析[D];苏州大学;2006年
- 张强;论《商事通则》立法的可行性[D];山东大学;2007年
- 王宁;无形财产权立法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 石少侠;我国应实行实质商法主义的民商分立——兼论我国的商事立法模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5期
- 余能斌,余立力;制定"民商法律总纲"完善民商法律体系[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的体系[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 殷志刚;商的本质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胡鸿高;商法价值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 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 魏振瀛;中国的民事立法与民法法典化[J];中外法学;1995年03期
- 王璟;中国商法的立法模式再研究[J];法律适用;2003年Z1期
- 王利明;关于我国民法典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J];法学;2003年01期
- 易继明;认真地对待学者——闲话学者与最近的民法草案[J];法学;2003年05期
- 谢次昌,卞耀武;关于资本主义商法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1984年04期
- 谢次昌;传统商法中几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J];商业时代;1987年01期
- 车丕照;;简论我国的商事立法[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4期
- 张卫平;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三国民商法比较[J];东南亚研究;1991年02期
- 徐学鹿;;论商法的基本特征[J];法学杂志;1991年03期
- 陈国富,林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适用范围和合同订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 鸿常夫;沙银华;;战后日本商事法的回顾和展望[J];法治论丛;1992年04期
- 夏雅丽;关于我国无限公司立法之小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 许元宪;;韩国股份有限公司法初探[J];当代法学;1993年04期
- 范健;德国商号法律制度评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张涌涛;;债券代理人及债券持有人会议机制和协议框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 王伟民;;商事登记基本理论探讨——国外商事登记制度的启示、国内商事登记实例分析[A];2003年度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选编论文集[C];2004年
- 简静霞;黄明健;;试论澳门的企业制度与循环经济立法[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 邹晓黎;;公司运营的IT化问题——日本公司法修改对我国公司法修改的启示[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何勤华;李求轶;;海事法系的形成与生长[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陈国奇;;设立中公司若干法律问题[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 梁乃钰;徐新意;;公司治理中的司法救济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 郑研(作者单位: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德国:经济与法律手段并重[N];经济参考报;2000年
-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 阚珂;谈我国法律体系建设[N];人民代表报;2001年
- 程兵 陈军;重复保险效力浅析[N];中国保险报;2002年
- ;港澳地区公司登记制度分析[N];中国工商报;2002年
- 乔新生;中国商法的演进[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 乔新生;资本主义的天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 赵晓耕;清末破产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 庹国柱;保险法理论研究的精品[N];中国保险报;2003年
- 徐学鹿;商法的统一与商法的自立[N];中国改革报;2003年
- 王良国;我国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的解决[N];人民法院报;2003年
- 陈梦坤;论社团主体的法律属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 吴相学;中,韩两国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 傅水根;论国际贸易买卖合同中的卖方义务[D];外交学院;2003年
- 谷川绿;中、日两国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 沙迪;商事能力制度重构[D];四川大学;2005年
- 李林;股东知情权制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 张舒;试论商法独立化的进程与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 王丹杨;日本保险人责任免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顾明晔;清末商事法制变革及其现代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 王彪;经理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 蔡富军;论股东大会决议之撤销[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袭警罪的立法构想|未来我国商事立法模式之构想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农业工程学校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5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08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张淑亚;潘德芳;
更多
计量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袭警罪的立法构想|未来我国商事立法模式之构想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ngji/jljjlw/257107.html
相关专题:袭警罪怎么判 袭警罪 袭警罪一般判刑多久 美国袭警罪怎么判 香港袭警罪 酒后袭警罪怎么判 中国袭警罪 袭警行为入罪研究 袭警罪 刑法修正案九 袭警罪的立法构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小学教师文章 《青海石油》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中国体育教练员环保科技水力发电学报西藏体育地质装备丽水学院学报西藏艺术研究火柴工业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江苏国土资源
上一篇:
[中小企业外贸专项资金论文]Intertek2012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
下一篇: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策论文]浅析国有企业面对人才争夺战的危机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