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文;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3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未能处理好林草植被建设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中,政府与农民之间不是监管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通过生态产业化,将林草生态链转化为产业链和就业链,则退耕还林还草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论文正文预览】:1绪论退耕还林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植树种草,恢复和重建森林、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使得已经破坏的森林和草地恢复自身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发挥森林和草地的多种生态作用,从而恢复森林和草地的生态平衡,并进一步在这基础上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对于遏制我国水土流失和生态
【文章分类号】:F326.2;F323.22
【稿件关键词】:生态产业化退耕还林还草突破点
【参考文献】:
-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 李晓峰;从生态学观点探讨传统聚居特征及承传与发展[J];华中建筑;1996年04期
- 宋晔皓,栗德祥;整体生态建筑观、生态系统结构框架和生物气候缓冲层[J];建筑学报;1999年03期
- 陈国阶;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J];农村生态环境;2001年02期
- 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5期
- 王绍令,赵林,李述训;青藏高原沙漠化与冻土相互作用的研究[J];中国沙漠;2002年01期
- 陈国阶;中国山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科技导报;2004年06期
- 桑敏兰;宁夏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发展研究[J];西北人口;2005年01期
- 陈国阶;论生态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任继周,侯扶江;要正确对待西部种草[J];草业科学;2002年02期
- 陈国阶;中国山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科技导报;2004年06期
- 邹晓娟,罗招娣,周晓兰;退耕还林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安福县退耕还林为个案[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2期
- 秦建明,陈程;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政策演变[J];农业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 梁明虎,谭克俭;退耕还林中的人口与发展矛盾及其解决[J];人口与经济;2002年05期
- 陆迁,孟全省;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刘燕,周庆行;退耕还林政策的激励机制缺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 蒋海;中国退耕还林的微观投资激励与政策的持续性[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8期
- 陶然,徐志刚,徐晋涛;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J];浙江政报;2002年17期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J];山东政报;2002年10期
- 彭珂珊;;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县域发展模式与内在机制初探[J];林业经济;2003年06期
- 李德勇;;“退耕还林”粮被卖村民该怎么办[J];现代种业;2004年05期
- 田菊英;;退耕还林(草)示范县跟踪调查结果分析[J];青海统计;2002年S1期
- 王闰平,高志强,苗果园,张国红;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资源条件与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3期
- 王吉祥;退耕还林还草要解决好五个问题[J];农业装备技术;2002年06期
- ;认真实施退耕还林 加快山区林业发展[J];湖南政报;2002年08期
- 张自华;政策落实快 退耕还林忙[J];国土绿化;2001年02期
- ;宁夏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0年01期
- 赵兴华;;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李宏宇;;“退耕还林”工程应确定的一种“优化社会模式”[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 张勇;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科尔沁沙地退耕还林还草之生态效应研究——以库伦旗额勒顺镇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林震;;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经验和问题[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 朴善阳;;浅析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影响[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 张莉;梁文俊;高广磊;;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 阎玉霞;王卫;;冀西北地区退耕还林效益与农户意愿的关联分析——以张家口市万全县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米文宝;樊新刚;谢应忠;;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估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郭建英;凌侠;赵廷宁;孙保平;张忠旺;霍建光;;我国的退耕还林研究进展[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 许勤;赵萱;侯宁;;退耕还林工程中社区参与机制的应用研究——以山西省和顺县为案例[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 高嵩;我市近5年发放退耕还林补助金超亿元[N];承德日报;2006年
- 记者 罗光德;一场13亿元发动的绿色革命[N];雅安日报;2007年
- 邵永剑;明确经营主体 规范利益分配[N];兵团日报(汉);2008年
- 范雅秀;应提前谋划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7年
- 通讯员 李耀萍;分类控制 突出重点 调整政策 稳步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 张文彪;职工造林热情高[N];兵团日报(汉);2008年
- 周建东;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走出新路子[N];延安日报;2006年
- 王平刘霄鸿;宁夏政协力促退耕还林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N];人民政协报;2008年
- 严存义蔡论;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N];甘肃日报;2007年
- 黄朝武;再造西北秀美山川[N];农民日报;2007年
-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 张卉;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 刘诚;中国退耕还林政策系统性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 杨旭东;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 郭雨华;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 郭建英;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 柯水发;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 杜英;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 马玉平;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和农业效应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 黄文清;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 马海芸;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益综合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 王芳;区域经济发展中退耕还林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 赵武军;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 尚武龙;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效调查及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 牛越;遥感技术在退耕还林监测中的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 李春米;中国退耕还林:一种制度体系创新[D];西北大学;2007年
- 杨艳芳;西部退耕还林投资效益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 符海月;基于ComGIS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 王乐;陕北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可拓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 仝小林;延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与发展趋势[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稿件标题】:【孙子兵法现代应用论文】生态产业化与退耕还林还草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3期
【期刊简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3-1216/N,国际刊号:ISSN1003-785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由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更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42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鲍文;
更多
工程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孙子兵法现代应用论文】生态产业化与退耕还林还草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ngji/gcjjlw/276990.html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思考 孙子兵法现代战争运用 孙子兵法对现代的影响 孙子兵法现代军事启示 孙子兵法对生活的启示 孙子兵法 知乎 大学生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读后感20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3000字 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自行车厂家直销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当代生态农业汽车观察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消防视点中国医学教育技术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新疆新闻出版电站系统工程工程爆破
上一篇:
【中小学美术教师论文】我国高等教育教材供应管理历史嬗变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论文】大中华系统因爱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