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刚 成功发表论文到《现代企业教育》杂志社,已过本人同意发表公开,引用请注明来源!
摘要: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面临宣传主体单一,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在农村地区,企业应参与思想文化建设,使思想文化宣传主体多元化,收效最大化,推动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的取得新发展。
关键词:思想文化农村地区企业
一、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乡镇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居民被当地企业吸纳,随之其身份也转为工人,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是随之也带来负面影响:居民闲暇时间更多,可支配收入也相应增加,造成大量居民“无事可做”,娱乐活动相对单一,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比如说,大量居民仅依靠电视节目消磨时间,不仅如此,更有不少居民直接进行赌博等违法行为以此来获得“乐趣”。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蔓延,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1、农村居民思想文化水平较低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农村居民思想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其科学意识、民主观念、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变化显著。但客观而言,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仍较低。一方面,部分群众固守错误观念,仍持大量封建陈腐思想;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中不良思想影响,农村居民普遍存有“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想,而传统优秀品质丢失,社会公德、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此外,西方部分错误思想对农村居民产生极为严重的误导作用。此类思想对于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的农民而言,难以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辨,导致一些农民被误导,他们没有把这些思想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斟酌,被一味的蒙蔽,这对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大。
2、思想文化建设的难度增大
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而且现在新生代的“农民工”年龄也大幅度提前,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最新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限接近6年(5.96年),可以粗略推断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年龄在20岁左右,这与传统农民工初次务工的平均年龄26岁(引自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有大幅度的提前。此现状和择业观无疑一方面使得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的水平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居民知识文化基础薄弱,居民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另一方面,其作为流动人口涌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此期间对其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很难开展,因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真空的时间段。而在其返乡之后,往往不愿再从事传统农业工作,其多进入到当地企业中从事生产,同时与在传统上承担宣传重任的村党组织村委会的联系密切程度大为下降,不利于党组织对此类人群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这是新时期下的思想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3、形式与主体单一
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总体还是停留于传统方式与手段,如说广播站、宣传栏、纸质图书阅览室等,在此过程中间资金投入不少,但是居民对此类形式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一方面组织者表现的很积极,但另一方面群众参与意愿不强,往往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大量文化活动场所“无人问津”,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资源利用率过低。
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长期仅依靠地方党政宣传部门及基层党组织,而缺乏多元的社会力量参与,对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远未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在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条件与优势
1、企业的影响作用渐为明显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城镇工业化”的步伐加快,我国许多乡镇出现了产值高、效益好、实力雄厚的企业,随之“工业乡镇”也渐为增多,在这些地区企业地位渐为重要,影响力逐渐提高,甚至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的来说,在农村地区的企业对当地居民来说具有极大影响力与号召力,其一直扮演地方经济支柱的角色,在当地的企业中务工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许多企业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经济依靠,现在企业也应把这样的影响力扩及到思想文化领域,乡镇党政宣传部门应充分的利用企业与乡镇居民此密切的联系,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增强思想宣传的效果。
2、思想宣传资源利用率较高
在思想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与企业共同作为出资主体,政府带动企业的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合理利用企业已有相关资源,可以将企业中部分旧的场所设施改造升级,将“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场所与有关硬件设备安置在企业之中,节约相关投资成本。由于工人经常性的到企业中从事劳动生产,其所面向的群体集中,人员数量较大,因而群众参与方便,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利用率就会自然随之提高,有利于改变过去资源分布不均,使用不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易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企业对于其员工而言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与政府相比,其可较易将员工带入相关的活动中来,充分的发挥企业的“行政上的影响力”,提高其参与度。其可利用多种的方式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企业可将员工的参与度与其薪金收入挂钩,或者是给予其他多种形式的奖励的政策等。就根本而言,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关系,将企业对员工的经济上的影响作用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必将收到较好的效果,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三、如何发挥农村地区企业在思想文化建设的作用
1、地方党委政府先行转变观念
政府不能仅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文化建设,不应被动依靠少数企业家主动捐赠,消极依靠上级财政拨付,来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应积极主动与当地企业寻求合作,政府应对于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与扶持政策,采用其他多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相关的建设中,以实现党政主体与企业之间在思想文化建设的新层面的合作,将企业也转变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有效推动力量,协同共进,实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胜利。
2、合理分配投入比例
在投入方面,政府财政与企业资金按照合理的比例投入,原则上政府应主动承担较大比重。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自愿为前提,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部分基础好,实力强,社会影响大,有意愿的企业积极的在其企业内建设图书阅览室、上网设备等硬件。但是在建设中必须考虑到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同企业建设标准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企业。在企业规模较大、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则可以适当加大建设的力度,而在较小的企业中则就是以该企业的实际的需求为标准。不可为了建设所谓的“面子工程”而造成文化资源浪费。
3、思想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建设中间,毫不动摇的坚持对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注重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的建设,引导大家学习法律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实现“乡风文明”。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企业中的思想文化建设中不但不能放弃,而是应更为重视,充分的利用此平台,努力实现政治文明。与此同时,又必须考虑企业内思想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在建设中也应充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与需要,合理购置文化资源,配置与其企业生产有关的专业的书籍,音像资料等文化资源。有意识的培养员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注重企业自身文化的形成,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以企业文化,企业的优秀的价值观来推动居民思想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中间充分的考虑到参与企业的利益与发展需要,考虑到其合理的夙愿,实现平等,互利的合作。
4、丰富宣传的方式与手段
在思想文化建设,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沿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寻求创新,寻求突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手段方式进行相关工作,在企业中间的思想文化活动应该体现其应有的灵活性,以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大家参与进来。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内容,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三贴近”原则,搞好形势政策教育,让农民知晓国家政策,做到明理、舒心、顺气。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文体活动,比如说:以讴歌我党为主题的“红歌比赛”,放映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影片,在“五一”、“十一”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之间。在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中积极扩大文化影响力,在场所资源的使用不仅局限于企业员工,可以适当的扩大范围,可以将职工的家属也纳入其中,甚至是普通的群众,在活动中间,以“家庭”为单位吸引大家参与进来,扩大社会影响和辐射面。
5、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企业中的文化场所设施的维护,资源的更新,在相关的活动中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当地方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党员应发挥其先进性,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的参与到思想文化建设中间,为地方的思想文化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宇.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52.
[2]李乐爱,肖秋平.把握住农民思想脉搏——对当前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0,5:37.□
相关专题: 《现代企业教育》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