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科技风杂志社

关注我们

el centro地震波|运用首都圈地震波资料求解区域应力场

本文作者:陈广馨;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科技风》2015年1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搜集和整理了1989~2008年首都圈地区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和地方震的P波初动方向资料,采用格点尝试法求解得到该地区的应力场,接着依据地质构造,将首都圈分成四个小区,来求解各个小区的应力场。
【论文正文预览】:首都圈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部分城市,涉及6个省市,117个县市,总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同时该地区也是地震灾害的多发区域。据记载,曾经有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14次在首都圈地区发生,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是其
【文章分类号】:P315.727
【稿件关键词】:格点尝试法综合震源机制解地壳应力场
【参考文献】:
  • 许忠淮,汪素云,黄雨蕊,高阿甲;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6期
  • 万永革;吴逸民;盛书中;沈正康;万迪;;P波极性数据所揭示的台湾地区三维应力结构的初步结果[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11期
  • ;Contemporary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China[J];Earthquake Science;2010年04期
  • 崔效锋;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王艳华;宁杰远;;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盘晓东;王军亮;孙旭丽;卢燕红;张晨侠;康建红;;乾安-前郭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7年01期
  • 袁丽文;郑斯华;周峥嵘;;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9年03期
  • 周翠英,姜早峰,王红卫,董旭光,马玉香,房玉兰;苏鲁交界至南黄海地区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J];东北地震研究;1994年01期
  • 徐纪人;赵志新;;汶川8.0级大地震震源机制与构造运动特征[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 苏刚,黄长林;区域应力场研究结果在地震形势分析中的应用[J];地震;1992年03期
  • 赵和云,钱家栋,阮爱国;甘、宁、青地区地震孕育的力源环境[J];地震;1997年01期
  • 王辉,张国民,江在森,马宏生,王新岭;利用多种地震学参数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应变场[J];地震;2005年02期
  • 兰从欣;刘杰;马士振;武敏捷;苗春兰;;岫岩5.4级地震序列主应力变化特征研究[J];地震;2006年02期
  • 龙海英;高国英;聂晓红;李莹甄;沈军;;北天山中东段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J];地震;2008年01期
  • 白武明;林邦慧;陈祖安;;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 of blocks within North China in response to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 白武明;林邦慧;陈祖安;;1976年唐山大震发生对华北地区各地块运动与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 陈祖安;白武明;林邦慧;王新华;许国凯;张瑞清;黄为清;;1966年以来华北地区一系列七级大震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 叶正仁;王建;;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动力学机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深部)[C];2004年
  • 薛志芳;万永革;卜玉菲;陈广馨;;运用辽宁地区地震波资料求解区域应力场[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卜玉菲;万永革;盛书中;;运用河北地区地震波资料求解区域应力场[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刘希强;周蕙兰;郑治真;;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中国大陆上地幔各向异性[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 吴少武;张绍治;许忠淮;高阿甲;;钻孔岩石崩落与原地应力测量[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 吴少武;张绍治;许忠淮;高阿甲;;根据钻孔崩落资料确定江苏地区深部地壳应力方向[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 黄骥超;万永革;;根据首都圈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 陈化然;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 唐方头;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 王辉;中国大陆地震应变场研究与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学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 陈庭;球面数值流形方法及其在地壳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 朱自强;湖南地区中生代以来深部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成矿作用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 陈强;地下洞室围岩岩体结构量化研究及块体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 秦小军;构造块体系统的非连续运动变形模型和南天山地区现今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 李行船;油气运移动力学及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 陈九辉;远震体波接收函数方法:理论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 刘峡;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及形变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 丰成君;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现今地应力状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 胡幸平;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动力学解释[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年
  • 张效亮;利用GPS观测数据评估川滇南部地区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9年
  • 梁苏娟;冀中坳陷晚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赋存[D];西北大学;2001年
  • 刘孙君;GPS约束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位移场模拟及应力应变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 武敏捷;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地震序列及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6年
  • 高歌;S波分裂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6年
  • 李红;构造应力场、活动断裂及区域地震活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8年
  • 覃永军;安徽庐枞盆地燕山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 李国兴;东营凹陷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 李钦祖,王泽皋,贾云年,靳雅敏;由单台小地震资料所得两个区域的应力场[J];地球物理学报;1973年01期
  • 张立敏,束沛镒,杨秉平,张致和;西藏高原札木、当雄地区的平均应力场[J];地球物理学报;1980年03期
  • 薛宏运,鄢家全;鄂尔多斯地块周围的现代地壳应力场[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2期
  • 许忠淮,汪素云,黄雨蕊,高阿甲,金小锋,常向东;由多个小震推断的青甘和川滇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方向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5期
  • 许忠淮,汪素云,黄雨蕊,高阿甲;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6期
  • 谢富仁,崔效锋,赵建涛,陈群策,李宏;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万永革;沈正康;刁桂苓;王福昌;胡新亮;盛书中;;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 沈正康,王敏,甘卫军,张祖胜;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 万永革,周公威,吴忠良,黄静;中国地震震源机制测定结果的比较[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1年05期
  • 许忠淮,汪素云,高阿甲,郭瑛;我国部分早期震源机制解答的重新测定[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4年05期
  • 赖院根;刘启元;陈九辉;刘洁;李顺成;郭飙;黄志斌;;首都圈地区横波分裂与地壳应力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贾民育;马丽;刘少明;张晶;孙少安;王武星;;首都圈地区地震重力测量数据的统一处理与分析[J];地震学报;2006年04期
  • 张鹤;刘天海;刘善华;张云昌;;首都圈断层形变与重力场动态变化分析[J];地震;2010年04期
  • 薄万举,郭良迁;首都圈断层形变空间信息合成图像[J];地震;2001年03期
  • 唐新功;;首都圈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5期
  • 修济刚,孙士宏;首都圈地区震情监视预报应急准备工作概述[J];国际地震动态;1994年01期
  • 关华平,陈智勇,余素荣;首都圈及其邻近地区电磁辐射映震效果研究[J];地震;2000年01期
  • 谭成文,杨开忠,谭遂;中国首都圈的概念与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 张晶;江在森;方颖;王武星;;文安地震与首都圈地区数字化应变资料分析[J];地震;2007年01期
  • 孙铭心;刘善华;张鹤;陈白鹭;刘小林;杨怀宁;;首都圈重力场动态变化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5期
  • 李乐;陈棋福;;首都圈地震精定位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杨峰;黄金莉;;基于多种资料构建首都圈地区三维速度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刁桂苓;吴培稚;李延兴;张宏志;;首都圈地区应力场、形变场、地脉动场的对比分析[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 杨峰;黄金莉;杨挺;;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首都圈上地幔速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高原;吴晶;石玉涛;;首都圈地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初步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王峻;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郭飚;李昱;;首都圈地区泊松比分布及其与强震的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曹建玲;;首都圈地区跨断层形变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喻曦;;西汉首都圈结构刍议[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 孙安辉;陈棋福;赵里;;首都圈地壳精细结构的全波地震层析成像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 张天中;;首都圈地震联合定位及波速比[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朱广菁;首都圈地区可监测1.0级以上地震[N];大众科技报;2008年
  • 记者蒋建科;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通过验收[N];人民日报;2002年
  • 记者 张立 段金平;院士专家纵论首都防灾减灾方略[N];中国矿业报;2011年
  • 金煜 邓琦;唐山余震何以持续36年[N];科技日报;2012年
  • 丰成君;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 齐子翔;首都圈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 李娟;首都圈地区Pn和PmP波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 刘佳楠;20世纪60-90年代韩国首都圈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 王少杰;中日首都圈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 蒋伟进;首都圈部分台站的场地因子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 韩晓昆;首都圈地震重点监测区土壤气体地球化学[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4年

【稿件标题】:el centro地震波|运用首都圈地震波资料求解区域应力场
【作者单位】:大庆市地震局;
【发表期刊期数】:《科技风》2015年10期
【期刊简介】:《科技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科技风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3-1322/N,国际刊号:ISSN1671-7341。科技风杂志社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更多科技风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849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陈广馨;


    更多煤矿机电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el centro地震波|运用首都圈地震波资料求解区域应力场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dian/mkjdlw/51169.html


    相关专题: 《科技风》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 黑龙江民族丛刊
  • 小康
  • 教育信息技术
  • 教学月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广州医学院学报
  •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 档案管理
  • 建筑技术开发


  • 上一篇:[灌篮高手作者致敬科比论文]致作者
    下一篇:【百度地图api实现】基于百度地图API的房产信息查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