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成伟;王安正;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8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在网络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和知识网络的概念,进而对知识网络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详细阐释,并运用数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探究了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知识关系的运行机理和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原由。
【论文正文预览】: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国外始于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他通过对生产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后来,马歇尔、克鲁格曼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了产业集群发生的各种因素。目前,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影响最广的是基于泼特的区域竞争理论。波特认为产业
【文章分类号】:F270
【稿件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 邢小强,仝允桓;基于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知识活动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7期
- 姜照华,隆连堂,张米尔;产业集群条件下知识供应链与知识网络的动力学模型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7期
- 陈剑锋;基于产业集群的政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5期
- 彭灿;;企业集群知识系统工程: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8期
- 曹休宁;李冬平;林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浏阳花炮的个案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 徐占忱,何明升;接近性、互动网络与区域企业集群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6期
- 杨瑾;尤建新;蔡依平;;供应链企业在协同知识创造中的合作决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4期
- 周海涛;郑海涛;张墨琴;;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2期
- 王晰巍;靖继鹏;霍明魁;;知识供应链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6年07期
- 王晰巍;靖继鹏;范晓春;;知识供应链组织模式构建机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刘天卓;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与阶段化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 徐占忱;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 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 王晰巍;知识供应链构建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李志刚;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创新绩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 王辉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 周敏;跨组织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 迟文成;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 陈荣仲;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 马辉;绵阳科技城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 陈晓宇;基于知识网络的电信运营商技术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 张高生;连锁超市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 高萍;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 田慧敏;研发团队知识增长的网络建模与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 王素征;上海市政府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相关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 卿文静;产业集群战略与我国城市圈发展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 李贞;集群内知识转移与企业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 霍明奎;知识供应链互动模式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 王雪娟;西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政府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 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 刘元芳;陈衍泰;余建星;;中国企业技术联盟中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来自江浙沪闽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 邢小强;仝允桓;;网络能力: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年S2期
- 沈必扬,池仁勇;企业创新网络: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J];科研管理;2005年03期
- 桂萍;;企业创新网络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10期
-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0期
-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与一个中国企业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 张钢,徐贤春,刘蕾;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政府能力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 胡汉辉;潘安成;;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 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组织学习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 方刚;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 杨刚;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余利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问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 赵明剑;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D];复旦大学;2004年
- 张洪石;突破性创新动因与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 宋建元;成熟型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 黄洁;集群企业成长中的网络演化[D];浙江大学;2006年
- 安世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 嵇登科;企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 周剑;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湘潭大学;2002年
- 童泽望;武汉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 李建军;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 夏彬;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 崔浩敏;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 金桔红;论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D];中南大学;2002年
- 周江华;基于知识平台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 王进;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产业集群学习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 王炯;全球制造网络中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 张勇;基于生态学的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 刘琦岩;中国如何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簇群[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03期
- 甘路明,潘惠,刘景江,陈劲;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年02期
- 王铮,马翠芳,王露,杨妍,朱斌;知识网络动态与政策控制(Ⅰ)──模型的建立[J];科研管理;2001年03期
- 陈力,鲁若愚;企业知识整合研究[J];科研管理;2003年03期
- 蔡翔,严宗光,易海强;论知识供应链[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6期
- 张曙,李爱平;技术创新和知识供应链[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02期
- 陈艳;;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06期
- 梁晔;;台商登陆制造“群”时代[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07期
- 王红彩;;我国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战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1年03期
- ;宁夏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提升制造配套水平[J];硅谷;2011年13期
- 马颂德;;产业集群: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J];中国高新区;2005年05期
- 曹天伟;;山东聊城打造产业集群促中小企业抱团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3期
- 马永红;王展昭;;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路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 李娟;张福莉;张红;;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 冯洁;;新浙商创业:创新为先——记“新浙商创业与知识创造”论坛[J];浙江经济;2011年11期
- 向维峰;;我国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 王关义;刘寿先;;第十七章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新视角:社会资本治理[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 刘容志;胡蓓;;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及民营企业家创业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 胡登峰;;伦敦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对安徽产业集群发展的借鉴[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曾智华;李桐;;中国两大增长引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它们是如何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 徐媛;我市产业集群初现雏形[N];安庆日报;2008年
- 曹伊;因地制宜 发展中国特色的产业集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黄平通讯员 李菲;浙江绍兴:大力发展现代产业集群[N];经济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叶健;“十字路口”上的创新求索[N];辽宁日报;2008年
- 记者 潘荣进;三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N];泰州日报;2008年
- 记者 晏飞通讯员 廖丽君;中山四个产业集群跻身“全国百佳”[N];中山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舒晴;产业集群面临转型新课题[N];中国改革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陈祎淼;王元:中国产业集群正面临重大转变[N];中国工业报;2008年
- 叶健;应对成本上升 产业集群升级迫在眉睫[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赵策;产业集群成为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亮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 赵剑冬;基于Agent的产业集群企业竞争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陈冬华;欠发达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张小梅;基于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 张大伟;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云峰;中国省级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稿件标题】:【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基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研究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8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513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成伟;王安正;
更多
机电论文范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基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dian/jdlwfw/259288.html
相关专题: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院排名 中国产业集群 中国有哪些产业集群 中国产业集群分布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分布图 中国纺织产业集群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 发表论文格式 电大 《热固性树脂》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中药材人民之声卫星应用岷峨诗稿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植物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模型世界
上一篇: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外引与内培并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厦门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