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机电类 >

[主动配电网论文]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在含微电网配电网中的容量配比

本文作者:熊雄;杨仁刚;李建林;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1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含微电网的新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该方法计及因电压骤降、骤升引起的敏感复合停运频次及累计停运时间,克服了可靠性指标常规计算方法的不真实性。分析了基于最小路的负荷点可靠性评估方法和多元复合储能系统提高配电系统整体供电可靠性的机理,制定了正常、故障情况下的充放电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容量配比计算方法。IEEE可靠性测试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论文正文预览】:0引言配电系统因其处在用户距离最近环节,其稳定结构直接关系到用户端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电需求的增加,配电网将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微电网作为配电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载的就地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电灵活性,提高了电网利用率。但是
【文章分类号】:TM732
【稿件关键词】:微电网配电供电可靠性最小路算法储能容量配置
【参考文献】:
  • 杨裕生;程杰;曹高萍;;规模储能装置经济效益的判据[J];电池;2011年01期
  • 雷亚洲;与风电并网相关的研究课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8期
  • 李振杰;袁越;;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 陈伟;石晶;任丽;唐跃进;石延辉;;微网中的多元复合储能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 丁明;徐宁舟;毕锐;;用于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的储能电站建模及评价[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2期
  • 解翔;袁越;李振杰;;含微电网的新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9期
  • 程时杰;余文辉;文劲宇;孙海顺;王海风;;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英文)[J];电网技术;2007年20期
  • 王枫;祁彦鹏;傅正财;;考虑微电网功率控制模式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3期
  • 鲍冠南;陆超;袁志昌;韩英铎;;基于动态规划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2期
  • 田培根;肖曦;丁若星;黄秀琼;;自治型微电网群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 王锡琳;;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黄守道;孙延昭;黄科元;;风电机组并网问题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 吴建东;何丽娜;毛承雄;陆继明;王丹;;同步发电机的新型励磁系统[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 马瑞;周志飞;徐慧明;徐晓东;;考虑风速特性的动态电压崩溃指标[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 袁越;李强;李群;张新松;;风电功率特性分析及其不确定性解决方案[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 曾凯文;文劲宇;;未来电网设备形态[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 梁帅奇;牟晓春;赵雪;余志飞;;含有储能单元的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 孙佐;;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孙银锋;李国庆;顾黎明;韩悦;;含双馈风电机组的配电网潮流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李海波;;浅析我国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0期
  • 周雪松;李超;马幼捷;李季;于阳;;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张章;宋海峰;;微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赵莹;邹亚麟;;风电并网技术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 吴义纯;丁明;张立军;;含风电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A];第三届安徽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韩自奋;;甘肃电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功能探讨[A];水电站梯级调度及自动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崔杨;穆钢;严干贵;张斌;;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动态建模及仿真分析[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潘明明;马瑾;;飞轮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应用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栗然;张孝乾;唐凡;柯拥勤;;风电场容量比对无功补偿容量的影响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王义民;黄强;孙晓懿;;水电与风电联合补偿调度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吴晋波;飞轮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陈昌松;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 李智;风电规律预测及对电网运行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 郑刚;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 杨占刚;微网实验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 王荆;电力系统过电压识别方法及混合过电压分解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 袁明军;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 周志飞;考虑风速随机性的风电场电压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 文强;基于鲁棒优化的POOL模式下的发电商自调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 翟津川;微网运行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 张学凯;大型风电场并网的有关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 徐琼璟;大型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唐志伟;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 孟显;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安艳丽;风力发电运行价值分析与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孙瑞;基于同步相量技术的并网风电场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 孙维;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后的频率稳定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 张佳佳;陈金富;范荣奇;;微网高渗透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 杨裕生;程杰;曹高萍;;规模储能装置经济效益的判据[J];电池;2011年01期
  • 邓自刚;王家素;王素玉;郑珺;马光同;林群煦;张娅;;高温超导飞轮储能技术发展现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年04期
  • 杨水丽;惠东;李建林;梁亮;李蓓;;适用于风电场的最佳电池容量选取的方法[J];电力建设;2010年09期
  • 丁明;蓄能电站爬坡效益定量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3年09期
  • 张焰;电网规划中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5期
  • 关天祺,梅生伟,卢强,蒋晓华;超导储能装置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7期
  • 周念成,谢开贵,周家启,赵渊,刘洋;基于最短路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分块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2期
  •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 曾杰;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微网中储能系统的构建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 徐金雄;张双平;王帅;;微型电网关键技术及研究应用概况[J];电气开关;2010年03期
  • 周念成;王强钢;杜跃明;;风能与光伏混合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J];中国电力;2010年04期
  • 王凌;李培强;李欣然;刘志勇;;微电源建模及其在微电网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年03期
  • 施婕;艾芊;;直流微电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0年06期
  • 时珊珊;鲁宗相;闵勇;王阳;;微电源特性分析及其对微电网负荷电压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7期
  • 苏玲;张建华;王利;苗唯时;吴子平;;微电网相关问题及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19期
  • 蔡华娟;梁平;;微电网电能质量检测系统开发[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年05期
  • 姚勇;朱桂萍;刘秀成;;谐波对低压微电网运行的影响[J];中国电力;2010年10期
  • 李军;黄学良;陈小虎;徐文;谢淼;;基于分压器原理的孤岛检测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4期
  • 毕大强;牟晓春;任先文;薛雷;;含多微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1年03期
  •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微电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 谷玥;;基于多Agent技术的微电网混合运行控制策略[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 张玲;李鹏;王晓辉;石启涛;苗桂喜;;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微电网技术[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 胡伟;查晓明;高明海;刘飞;张扬;;基于动态相量法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建模与仿真[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基于注入边界约束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储能容量选取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 苏海滨;穆春阳;王娜;刘江伟;;微电网的保护方法[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 王家华;张艳杰;;浅析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临沧电网中的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 吴小云;顾广娟;;用户侧光伏微电网发展机遇与挑战[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覃琳捷;刘璟;;智能微电网接地探讨[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 CNE记者 栗清振;微电网打开新能源应用的金钥匙[N];中国电力报;2011年
  • 通讯员 何国庆 记者 张逸飞;我国首个100千瓦级风光储微电网实验平台投入运行[N];国家电网报;2011年
  • 本报记者 栗清振;杜宏:尽快完善微电网产业技术标准[N];中国电力报;2012年
  • 周勤 埃森哲技术研究院智能电网部主任 王靖 埃森哲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童华 埃森哲亚太区公用事业研究部经理;中国微电网的价值机遇[N];中国能源报;2014年
  • 记者 姚海棠 通讯员 郭军坡;国内首个一体化微电网示范工程通过验收[N];中国能源报;2014年
  • 本报记者 张宇;兴业太阳能建成首个海岛智能微电网[N];中国改革报;2011年
  • 刘权锋、特约记者刘谦;智能微电网落户东澳岛[N];战士报;2011年
  • MEB记者 谭思敏;渐行渐近的微电网[N];机电商报;2012年
  • 段德咏 任杰;山东公司首个微电网项目落户长岛[N];国家电网报;2012年
  • 记者 贾明;我省首家小型光伏储能微电网路灯照亮却藏村[N];青海日报;2013年
  • 段玉兵;微电网潮流分析与柔性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 喻磊;基于多代理理论的微电网分布式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 鲍薇;多电压源型微源组网的微电网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年
  • 金鹏;微电网分层控制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 陈卫民;基于微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电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 张扬;基于微分同调的微电网降价等效建模理论与方法[D];武汉大学;2013年
  • 李彦林;微电网电能质量主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 谭兴国;微电网复合储能柔性控制技术与容量优化配置[D];山东大学;2014年
  • 王鹤;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 李旭光;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 王燕廷;微电网并网与孤岛运行模式切换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 牟晓春;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 刘海龙;新能源技术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 张桂盛;基于微电网技术的多保障供电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 熊伟;含多个光伏电源的微电网规划[D];中南大学;2011年
  • 李芃;微电网分散控制与保护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 马天虎;基于角色自律分散系统的微电网确信性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 舒海莲;微电网运行特性及其控制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1年
  • 梁婷婷;微电网多层次综合保护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稿件标题】:[主动配电网论文]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在含微电网配电网中的容量配比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表期刊期数】:《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10期
【期刊简介】:《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2-1318/TM,国际刊号:ISSN1006-6047。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更多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5938/)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熊雄;杨仁刚;李建林;


    更多机电类论文详细信息: [主动配电网论文]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在含微电网配电网中的容量配比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dian/20728.html


    相关专题: 《电力自动化设备》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介入放射学杂志
  •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办公室业务
  • 友声
  • 西藏发展论坛
  • 蛋白质与细胞
  • 健康向导
  • 网络法律评论
  • 协和医学杂志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上一篇:【抛物线】材料物性对抛物线形波纹基底上冷却液膜流动传热特性的
    下一篇:动车组|动车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电源系统设计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