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学明;陈悦;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教学与研究》2014年0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中国道路以自己的特殊的方式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对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中国道路开创了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新的模式,为占世界人口3/4的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本文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中国道路的示范效应之所在。
【论文正文预览】: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道路是否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这一道路能否为广大第三世界的国家摆脱贫困、走上富裕提供借鉴?中国道路以自己的特殊的方式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对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中国道路开创
【文章分类号】:D61
【稿件关键词】:中国道路示范效应第三世界国家制度的有效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 李其庆;法国学者托尼·安德烈阿尼批驳两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 姚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 范春燕;;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争论及其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7期
- 翟慧霞;谢良红;于运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对“中国模式”研究的新视角[J];对外传播;2012年01期
- 常宗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J];理论探索;2008年04期
- 周建军,何恒远;中国转型的世界意义: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1期
- 徐觉哉;;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 李百玲;;德里克论全球现代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6期
- 郭万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定位[J];新视野;2009年01期
- 陆铭;;适宜制度、经济增长与发展平衡——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J];学术月刊;2008年06期
-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彭涛;魏建;;中国社会转轨中的制度变迁:中央政府的泛利性调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杨生平;谢玉亮;;热话题与冷思考——中国发展道路研究述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 郭万超;;科学发展是通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 吕炜;转轨经济研究思路的评述、反思与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 亚当·沙夫,郭增麟;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新型社会主义(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1期
- 亚当·沙夫,郭增麟;我的中国观[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4期
- 伯纳德·沙文斯;埃里克·马格宁;邓晓臻;;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在向西方资本主义趋同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6期
-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 姚洋;郑东雅;;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西方左翼学者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若干理论的评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1期
- 阿里夫·德里克;吕增奎;;重访后社会主义: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 胡鞍钢;康培;;中国特色的赶超模式[J];人民论坛;2006年23期
- 王中汝;;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与模式[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 高建;;“中国模式”的争论与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 黄平;;“中国道路”的学术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期
- 夏建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道路”的哲学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 于长洪;;中国道路 世界瞩目[J];企业文化;2007年12期
- 左宪民;;论中国道路的辩证特性[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3期
- 张胜军;;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道路”[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 王朝文;;“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J];中华魂;2010年04期
- 张琳;;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争议的几个问题[J];学理论;2010年30期
- 黄平;;黄平:中国道路:过去、现在和将来[J];社会观察;2011年05期
- 赵瑞芳;;论人治、法治和德治[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丁联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征编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史资料[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陈亚联;;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道路”走向成功的历史基础[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 张寿春;;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及其日趋完备[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 汤光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兼论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所谓意识形态“威胁”[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 冯兆荣;;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A];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论文集[C];1994年
-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 黄中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战线面临的新挑战[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 宋艳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 苏建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推进政协工作[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慎明 中宣部理论局 何成 宋维强;“中国道路”的六个内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 陈学明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破解中国道路“时代之谜”的理论支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本报评论员;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N];人民日报;2011年
- 本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N];人民日报;2011年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宣;“中国道路”的多视角解读[N];光明日报;2011年
- 记者 刘娜 通讯员 兰刚;创造典型经验 发挥示范效应[N];湖北日报;2009年
- 于长洪?李柯勇 齐紫剑 唐璐;中国道路 世界瞩目[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 ;中国道路具有世界意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 记者 胡键 通讯员 岳宗;广东要为走好“中国道路”作出新贡献[N];南方日报;2011年
- 南方日报评论员;为“中国道路”作新贡献不亚于当初杀出“血路”[N];南方日报;2011年
-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 张钊;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 赵俊;承认的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 牛婷;对新时期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06年
- 王艳;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 王少华;建构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 黄昌洪;论社会公正[D];武汉大学;2005年
- 王洁;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D];新疆大学;2005年
- 吴永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主价值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 贾鹏;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维护初探[D];吉林大学;2008年
- 唐樵;论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及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 黄沙;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 周育新;论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稿件标题】:论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教学与研究》2014年02期
【期刊简介】:《教学与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教学与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1454/G4,国际刊号:ISSN0257-2826。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本刊为月刊......更多
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1026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陈学明;陈悦;
更多
教育类论文详细信息:
论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aoyu/15976.html
相关专题:器官移植论文 双体船 《教学与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粤海风上海国资热科学与技术四川水利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农村财政与财务能源化学鄱阳湖学刊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上一篇:
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下一篇:
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研究取向及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