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冯跃;刘谦;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教育研究》2014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从人类学观察的原则出发,博尔诺夫详细分析了教育世界的价值走向,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学的人类学研究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非连续性教育探究的必要性、迫切性与适宜性的细腻勾勒。非连续性教育是人类学整体性原则、文化相对性原则、解释性原则乃至实然与应然整合原则的综合体现。对教育的非连续性本质的讨论可能会关注"生存—生活—生命世界"三重格局的教育开展,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间的整体教育关联,关注社会变迁带来的教育策略的适应性转变。
【论文正文预览】:自德国哲学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提出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以来,对教育发展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思想的讨论一直此起彼伏,这对于反思教育的本然、存在与意义,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系统反思这一思想的内在机理,其依然只是激发后来学者持续探究的一个开端。回溯国内学界对非
【文章分类号】:C912.4;G521
【稿件关键词】:非连续性教育教育人类学博尔诺夫
【参考文献】:
- 刘铁芳;;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 赵旭东;;连续的插曲与插曲的连续——吉登斯对一般功能论关于社会变迁看法的批判[J];江海学刊;2012年04期
-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 张亚丽;;博尔诺夫空间观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李斯颖;;直面课堂教学的复杂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 杨帆;;教师的反思性语言形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 冯跃;;现代性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田亚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 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徐文妹;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 康永久;;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学[J];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 张宏宇;;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高教论坛;2010年09期
- 宋剑;;时空的教育学意蕴——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的独特视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3期
- 孙福万;远程教育的空间观——从人类学的观点看[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2期
-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张小芬;尚明翠;;高校“去行政化”命题的教育人类学解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冯跃;中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 李静;;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 海路;;一部推进中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力作——评滕星的《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 祁晓霜;;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 吴念香;教育人类学[J];高教探索;1987年04期
-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 黄旭;从教育创新角度探历史之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 陈宜安 杨孔炽;加强人类学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3年
- 李亦园;来自南疆的人类学呼唤[N];光明日报;2004年
- 张庆宁;理解生命 欣赏生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 海路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走出山野”彰显人类学跨学科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 赵淑岩;以校本课程建构透视牧区教育的自由与多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 巴战龙;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 李恬;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 赵丹丹;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 王佳佳;遭遇的个体教育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稿件标题】:非连续性教育的人类学评析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发表期刊期数】:《
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期刊简介】:《教育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教育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1281/G4,国际刊号:ISSN1002-5731。教育研究杂志社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更多
教育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856/)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冯跃;刘谦;
更多
教育类论文详细信息:
非连续性教育的人类学评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aoyu/15344.html
相关专题:蜘蛛侠之破碎维度 归真堂事件 《教育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故事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前线家居主张中国血管外科杂志四川农业科技嘉应学院学报临床骨科杂志
上一篇:
岁末网购防范木马欺诈
下一篇:
科研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