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于艳玲;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中学生个人意义的生成,对高等师范院校改变学科本位思想,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且有利于满足基础教育新课改对研究型师资的需求。高师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个人意义,使课程实实在在地打动学生,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学习机会。
【论文正文预览】:一、高师课程中学生个人意义生成的必要性(一)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需要高师课程一直都是以分科课程的设置为主,随着学科的不断细化,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门类和专业形式,甚至许多学校都把本校的专业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的高师院校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去模仿综合性大
【文章分类号】:G652
【稿件关键词】:高等师范课程学生个人意义
【参考文献】:
-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 张桂春;中德小学数学及语文教学大纲差异的缘由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 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阻隔归因及其矫纠策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 王兆璟;教学理论研究的“知识传统”:问题清理与视阈转向[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 秦元东;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 李文;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 焦建英;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 王平;论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学生交往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 黄盈盈;高等职业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 党志平;;中、英、美高等师范教育实习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 刘芳;;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考核[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 荆雁凌;;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 张辛卯;;河南高等师范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若干对策[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7期
- 胡杞;高等师范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5年05期
- 但冰如;;对师专走“以师为主,综合发展”道路的思考[J];西昌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 王双喜;;高等师范教育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6期
-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J];人生十六七;2006年Z1期
- 费虹;杨笛;刘付华;;新课改与高校扩招背景下地方高等师范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思考——兼论语文新课改的得失[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 孔又专;张楚廷;;论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 周建民;;略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性[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 涂艳国;;论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 郑隆炘;;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结构调整[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 刘茗;;李蒸与高等师范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曹海涛;敖海华;;西部地区高师社会化的一点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沈雨梧;;近代后期浙江的师范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 傅之屏;;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素质教育需要教师[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 王慧;薜彦华;;李建勋师范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麻星甫;;杨秀峰师范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崔运武;郑登云;;论清末民初的高等师范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慧;改革开放30年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基本走向[N];天津教育报;2008年
- 勾践;国外高等师范教育的特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 黑龙江大学马列教研部 张纯英;俄罗斯多层次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理念[N];远东经贸导报;2005年
- 本报记者 蒋夫尔;新时期如何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1年
-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家访;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构想[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 山东省商河县 王丙振?张桂香;师范教育三思[N];中国教育报;2007年
- 本报记者 高平;高等师范教育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02年
- 湛江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创新强校育英才 科学发展建优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翟博;世纪风华[N];中国教育报;2002年
- 罗思华 吴玉莲;星光耀韩园 浓情染金秋[N];潮州日报;2008年
-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裴立志;安徽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 马海波;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 刘锋;高等师范教育的转型与高师院校的战略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 谢小连;高等师范教育的艰难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 崔乃文;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转型困境的利益机制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王振波;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学费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 赵枝琳;云南省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开放化的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 王怡;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 李长辉;高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8年
- 吕文胜;转型期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稿件标题】:高师课程学生个人意义的探讨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
【发表期刊期数】:《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期刊简介】:0......更多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信息
【版权所有人】:于艳玲;
更多
教育类论文详细信息:
高师课程学生个人意义的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aoyu/14050.html
相关专题:加拿大移动运营商 臭氧超标 《新中医》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贵州农村金融陕西林业海陆空天惯性世界吉林交通科技纤维复合材料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四川地质学报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声学与电子工程农业科技管理
上一篇:
初探新时期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机制
下一篇:
高职院校实训教材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