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翟琼;张颖;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商场现代化》2008年06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出发,指出了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论文正文预览】: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而绝大多数劳动力又处在农村。20多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1)增加农民收
【文章分类号】:F323.6
【稿件关键词】:劳动力农村工业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 王凤慧;周志刚;;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转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 陈建新;农村教育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J];成人教育;2004年08期
- 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课题组;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对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的调查[J];东南学术;2003年S1期
- 张虹敏;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4年06期
- 李炳坤;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 梁积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途径探索[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6期
- 邓大才;论农村内源性增收机制的构建[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 李友华,李翠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难点[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梁积汉;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 卢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卢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肖仲辉;;认真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曹芳;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 郭振宗;中国农业企业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 王松岭;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 李振唐;中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 董本有;甘井子区乡镇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 王震;河北省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 刘宇鹏;河北省政府农业投入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 郭美德;加强对农民工行政保护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 刘战平;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衡量指标体系及其实现途径[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 温桂荣;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财政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 李恺;农村成人教育支撑体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 吕萌萌;论我国乡镇企业与乡镇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D];四川大学;2004年
- 李敏;河北省小城镇发展问题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胡大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董晓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 叶水英;张德山;;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对现代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 赵福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中的不公平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 刘勇,钟菊英;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结构与转移战略研究——兼“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辩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 官永彬;;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家庭的微观效应[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 钟振强,宋丹兵;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的农村社会保障[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齐国友,周爱萍,曾赛星;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杨玉华;;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 宋金平,陈成忠;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探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2期
-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 张俊清;;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 陈辉兴;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智力回流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 郑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 刘濛;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 徐泰华;;有的放矢 注重实效——凉山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调查[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7期
- 蔡同武;;浅谈如何加快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标准导报;2002年04期
- 利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年03期
- 李文臣;;农村劳动力就业实名制:劳务经济发展晴雨表与助推器[J];中国就业;2011年07期
- 陈绍友;郭亮;谭盟盟;;三峡库区劳务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 全亚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分析——以浙江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 李德勋;;皖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 陈红娥;;汾西县发展种草养兔产业前景广阔[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1期
- 吴玉才;张丰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济观念转变浅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 仇文利;;基于低碳经济的农村发展新思路——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 萧会;;开发劳动力资源,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阎质杰;陈岩;;要重视发展农村服务业和农村工业[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 姚建华;;农村流通产业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贡献途径分析[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张东辉;徐启福;;各地区的农业差距及其政策含义[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 胡雪萍;;人力资本积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 林善浪;;优化农村非农产业结构[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 金茂霞;曾金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湖北省妇联课题组;;湖北省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罗莉;;新农村建设中要关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边玉花;杨桂花;解志国;王海珍;;我国的绿色蔬菜生产与WTO[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刘丽伟 常嘉洵 李忠诚;如何面对劳动力资源紧缺?[N];朝阳日报;2011年
- 曹海英;发展农村工业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必然选择[N];中国改革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洪黎明;新农村:城市化还是信息化?[N];人民邮电;2011年
- 矫江;创新思路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7年
- 赵曦桢;让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动起来[N];人民政协报;2001年
- 记者 王科岩;我市成立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调研组[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 贾苗;劳动力资源大县出现“用工荒”[N];农民日报;2006年
- 通讯员刘继梅;吉木乃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实现再就业[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 李忠义 本报记者 张斌峰;农村工业缘何走了下坡路?[N];陕西日报;2002年
- 本报记者 白舒婕;村里的“剩男剩女”[N];新农村商报;2011年
- 仇睿;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 司武林;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 周占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 陈娟;湖北省农村生物质能源产业布局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 单哲;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关键问题及推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赵冬辉;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张扬;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 梁流涛;农村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 白希泰;北京市农村产业建设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 刘静;陕西省定边县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情况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 许家伟;社会物理学视角下农村工业时空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 张燕妹;福建省农村智力支持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 黄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聚居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 曾祥麟;内生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 陈泽然;粤东地区杭美村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周晨;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 刘海荣;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青岛大学;2006年
- 吴永芳;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
【发表期刊期数】:《
商场现代化》2008年06期
【期刊简介】:《商场现代化》杂志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探讨国内外现代商业管理经验和介绍现代科技在商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刊发精选的国内外现代商业流通领域理论研究成果与现代贸易经济理论的科研论文。其严格化,标准化及权威性在......更多
商场现代化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45/)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翟琼;张颖;
更多
中外建筑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anzhu/zwjzlw/163507.html
相关专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去向 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海填海造岛最新图 《商场现代化》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临床骨科杂志宁波农业科技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法语学习市场研究山东国土资源环渤海经济掺望新闻与写作中国进出境动植检
上一篇:
[商业道德风险评估论文]商业健康保险道德风险分析与控制
下一篇:
项目融资风险分析|项目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