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贾怀东;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4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引发了国际贸易理论界关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关系及其适用性问题的讨论。本文从这两个理论对国际贸易成因的解释入手,论证了竞争优势在客观上是对比较优势的整合与完善,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以继续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为前提,以引进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适应的先进技术为重点,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论文正文预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开始逐年加快。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和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在企业迎接挑战,克服阻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富远见卓识的理论指导,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便成为当前大力实施“走出
【文章分类号】:F752
【稿件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
【参考文献】:
- 黄素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 黄侃梅;对昆明市外贸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索及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 应志强;贸易政策指导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兰州商学院;2008年
-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 徐元康;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论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转变[J];中国对外贸易;2000年11期
- 徐毅;古代“茶马互市”贸易的分析及对现代贸易的启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黄毅;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曹滨斌;;甘薯产业比较优势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 汪琳;;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 胡又欣;比较优势理论到新贸易理论发展之浅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 李晓西;;改革开放30年对外开放理论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 张小蒂,李晓钟;略论“比较利益陷阱”[J];商业研究;2001年12期
- 马述忠,陈兴浓;哪一个更有效: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 吴建;国际贸易理论之简评[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 张家胜;祁春节;;经济全球化、二元经济与新农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李辉文;陈赤平;;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论[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 陈飞翔;刘佳;黎开颜;;自主创新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基于机电产品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 程恩富;廉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中的一个新原理[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马惠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 徐骏;;入世后,中国香精香料企业若干发展方向的思考[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郑后建;华衍;;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应用与转变[A];“2003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 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 李曦辉;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 宣亚南;绿色贸易保护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 张明志;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 谭介辉;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 郑胜利;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产业集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 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 林建安;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谭肖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及新开放观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李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与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 刘丽萍;广东省与浙江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 宋宝森;佳木斯市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的思考[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0年
- 易慧;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沈倩影;全球金融危机中世界贸易保护的新特点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陈浩;区域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 姜华;对规模经济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再认识[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何翔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 张毅,焦秀红;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商业研究;1998年03期
- 曾铮,胡小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 王晓红,胡英帆;人民币升值与中国纺织业[J];银行家;2005年09期
- 吴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产品影响的定量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10期
- 张晓琳;;我国纺织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 ;人民币升值对家电业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09期
- 余文建;台湾地区应对新台币升值压力的经验及其启示[J];福建金融;2005年08期
- 黄如良,黄家骅;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淡出与产业“空洞化”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 石金;论韩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2年
- 潘文峰;出口导向战略与我国汇率制度联动改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 孙研;中国家电产业价格竞争与产业特征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 伏艳华;我国纺织品行业竞争优势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 史本叶;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 何斌;我国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 马如飞;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与思考[D];复旦大学;2009年
- 刘芝江;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D];辽宁大学;2011年
- 张小娟;出口贸易中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 张既良;人民币升值对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 黎文龙;;湖南外贸发展战略:整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湖湘论坛;2008年02期
- 尹肖妮;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分析[J];经济师;2005年11期
- 姜志刚;黄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反思[J];商业时代;2006年19期
- 匡增杰,汪敏,王海洋;入世后对我国贸易战略的新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张伟;;论提高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策略[J];山东纺织经济;2006年06期
- 陈发平;WTO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战略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7期
- 吴兆礼;;比较优势陷阱及其避免[J];大众商务;2009年24期
- 冯华;雷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外贸发展新视点[J];财经科学;2006年05期
- 范桂汕;李琳;温珍梁;;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 韩媛媛;赵金亮;聂元贞;;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向阳生;;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A];“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C];2010年
- 黄荡;;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以宁镇扬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陆发安;;我国东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之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 周立群;刘东勋;;启动产业西移,推动西部开发[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 覃其勇;;玉林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 刘飞虎;;乘入世良机,发展云南亚麻产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 黄桂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 卢嘉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途径[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 张家胜;祁春节;;经济全球化、二元经济与新农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曾善春;;关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经济转型不等于产业放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 本报记者 孙延峰;就业是民生之本[N];中国工商报;2009年
- 卞辑;全区各地全力做好扶贫与就业工作[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 本报记者 禾山;珠三角酝酿转移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N];民营经济报;2008年
- 陆贞虎;册亨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N];黔西南日报;2009年
- 程亚文;产业升级不等于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N];商务时报;2008年
- 李明宇;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着重制度创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 记者 王树伟 李志华 通讯员 刘冬梅;临河区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 ;珠三角 引进高新技术转出劳动密集型产业[N];消费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谢卫群;上海能否迎来又一次腾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 白英姿;跨越比较优势陷阱[D];吉林大学;2008年
-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 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 谢军;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电机产业组织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 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 张明志;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 袁奇;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 周文良;制造业的集聚、扩散及其政策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 张茜;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和谐性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 黄素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 商秋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 苏青;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 赵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否依然存在[D];吉林大学;2007年
- 孙晓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 赵玉兰;金融危机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 张森;中国制造业发展与比较优势陷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 黄继颖;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 陈慧;广东服装业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及对策[D];暨南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论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259/)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贾怀东;
更多
绿色建筑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论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anzhu/lsjzlw/256000.html
相关专题: 《安徽消防》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城市环境设计中国残疾人计算力学学报包装与食品机械数码世界经济与管理上海统计中外船舶科技节能与环保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上一篇:
他卖竹炭:以人为本编织团队
下一篇:
【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探讨】环境成本核算在江苏滩涂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