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霞;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能源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量进行则算,并将其划分为二氧化碳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区域。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发达省区总排放量大、排放强度低、人均排放量高,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产业结构、GDP、人口、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度以及能源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典型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做出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减排工作中应重视省区之间的差异,将各省区功能定位、减排成本、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减排评价指标,建立技术与资金合作的联合减排机制等政策建议。
【论文正文预览】: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1]。这使得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碳减排义务的分配关系到历史责
【文章分类号】:X321;X502
【稿件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影响因素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 李国志;李宗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 孙炳;姚建;符苗苗;;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 曹俊文;刘官站;;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岳立;李飞;;西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 蔡伟光;中国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 杜婷婷;毛锋;罗锐;;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 武力超;张伯伟;;我国“十一五”前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及建议[J];经济纵横;2010年10期
- 杨洋;刘和东;;企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9期
- 雷厉;仲云云;袁晓玲;;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 林永居;;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管理对策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2011年03期
- 徐匡迪;;走低碳发展之路 应对气候变化[J];科技通报;2010年01期
- 王卉彤;;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支持体系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 张永正;长青;李长青;;离散型EKC模型与中国“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 闫伟东;;深圳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2009年09期
- 董慧芹;蒋栋;孟亚君;冯世钧;;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节能减排[J];节能与环保;2009年12期
- 刘胜志;;谈“节能减排”问题[J];华章;2010年23期
- 何海;李爱军;;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比较[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范修远;倪海燕;李志红;;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丁丽;;节能减排中清洁技术应用的策略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贾滨洋;李晶;;关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内容的建议[A];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王新民;孙振平;;商品砂浆的研究开发与固体废弃物高效利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 陈垂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利用能源[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周新国;;再议自动卸灰阀的作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 江虹;尹华;彭辉;叶锦韶;秦华明;何宝燕;张娜;;J菌对BDE209的好氧降解特性及其降解机制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 记者 赵文娟 通讯员 魏朝晖;菲尔创纳“节能经”成英国总部样板[N];宁波日报;2008年
- 记者王莉;“地球一小时”环保行动在华启动[N];经济参考报;2008年
- 本报通讯员 张勇;变废为宝 清洁城乡[N];三峡日报;2009年
- 科学新闻杂志社总编辑 贾鹤鹏;应当厘清节能与减排的关系[N];中国能源报;2009年
- 储昭根;气候对弈 美国转身[N];中国经营报;2009年
- 李永群;围绕二氧化碳减排[N];中国煤炭报;2009年
-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中美碳排目标比较[N];中国能源报;2009年
- 记者 蒋丽英;苏州首笔“碳交易”成交[N];苏州日报;2009年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迎接绿色革命 促进绿色发展[N];金融时报;2009年
-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冯昭奎;全球化与“排放交错”[N];解放日报;2010年
-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 杨福霞;中国省际节能减排政策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王群伟;全要素视角下的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 郭平;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 张战平;太湖水体中的胶体态痕量金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 余建清;广东省化石燃料碳排放的地域差异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 刘保峰;胡敏酸与锌、镍及锌—镉离子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 郭飞;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D];同济大学;2006年
- 涂卫峰;生物垃圾厌氧发酵的原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 王仲旭;复合型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 王万成;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 陈赛楠;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对纤维板加工废水的絮凝处理[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 孙宇;太湖地区芦苇湿地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D];扬州大学;2005年
- 罗薇;海上石油平台附近油膜光亮带的形成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 原佩佩;阿拉善右旗生态环境评价及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稿件标题】:【关于感恩的论文 3000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基于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2期
【期刊简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3-1216/N,国际刊号:ISSN1003-785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由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更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42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霞;
更多
酒店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关于感恩的论文 3000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基于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guanli/jdgllw/277440.html
相关专题: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新农业粮油加工美育学刊安徽文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红水河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快乐学习报边疆文学
上一篇:
【英语文学毕业论文】基于BT项目的财务风险和控制研究
下一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论文】“总裁助理”侵吞国资8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