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郝洁;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产业转移是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性决策,是评价产业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地作为要素的接受者,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素转移后其配置效率是否改进、要素流动外部性发挥的路径是否通畅,对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承接地是否具备承接产业的能力,并能持续提供较高的要素报酬率,以及承接地是否具备识别并利用要素流动外部性的能力,是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发生的约束条件。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转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以"引进融合,鼓励规范"的态度对待移入产业,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做好配套工作,注重自我发展;鼓励支持移入产业发挥积极作用;规范移入产业发展,合理规避负面效应;动员和激励内在潜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论文正文预览】:一、引言在传统经济理论界,专门研究产业转移及产业转移效应的文献并不多,与之相关的代表性理论包括:基于分工视角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Akamatsu)提出的“雁行模式”理论,[1]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提出的劳动密集型理论,[2]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的阿根廷经济学家劳
【文章分类号】:F121.3
【稿件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效应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 黄德标;陈美艺;殷梅华;张成科;;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价值工程;2013年17期
- 郑卫东;产业转移背景下建行韶关分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 李真;;国际产业转移机理与衍生效应研究——一个基于贸易角度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 张为付;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基础、规律及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3期
- 戴宏伟;;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07年02期
- 龚雪;高长春;;国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中国为例[J];管理现代化;2008年03期
- 陈刚,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 杨玉桢;尉浩;陈淑芸;刘景珍;;FDI对河北省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 毛新雅;中国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 姚瑜滢;东亚产业转移的地区政治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陈锦晓;;乡村工业化背后的隐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张敏;;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 杨稣;邓俊荣;;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区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周显鹏;翟文侠;柯新利;;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 井百祥;刘长庚;孙红玲;;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配置模式[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李蔚然;朱凯;;泛长三角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以安徽省望江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产业转移行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 赵尚梅;陈曦;李勇;;我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关联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刘志雄;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研究[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 高凯;葫芦岛市建设用地时空演进及驱动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 王云华;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 时霞;;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8期
- 孙浩进;;国内外主要产业转移理论比较与评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基于广东四个典型地区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5年12期
-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马经;徐诺金;;广东区域金融生态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6年11期
- 张敬德;;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理论的运用[J];改革与战略;2006年02期
- 刘文娟;;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启示[J];桂海论丛;2007年04期
-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 何子建;;信贷配给理论与信贷决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 蒋珊;;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 宋泓;[N];经济日报;2004年
- 杨国辉;中国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 李明;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平台[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 毛新雅,王桂新;FDI区位决策中的产业集聚因素——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 蔡昉,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乔林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日本[J];东北亚论坛;2002年04期
- 徐世刚,姚秀丽;“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 乔林生;;试论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外交政策[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 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年06期
- 陈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评析[J];当代亚太;2003年08期
- 曹云华;金融危机以来东盟—日本关系的变化[J];当代亚太;2003年11期
- 杨鲁慧;东北亚地方经济合作与国际产业转移——以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当代亚太;2004年10期
- 张东明;;中日韩三国关系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J];当代亚太;2006年02期
- 卿珏;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湘潭大学;2001年
- 魏杰;;供给管理与产业政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1988年04期
- 王金龙;;“倾斜式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进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8年08期
- 柯冬兰;;日本的产业政策——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宏观控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88年05期
- 邱绪瑶;路跃兵;;各国产业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美、日、南朝鲜、印度的比较[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89年03期
- 周叔莲,金碚;产业政策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1年05期
- 张季风;;中日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比较分析[J];日本学论坛;1992年01期
- 刘大卫;;九十年代乌鲁木齐地区产业政策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3年Z2期
- 何诚颖;九十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J];当代经济研究;1994年02期
- 宋熙永;谷雨;;谋求向民间主导型转变的韩国产业政策[J];世界经济译丛;1994年09期
- 郭永昊;略论税收调控与产业政策的配合[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05期
- 张荣健;;欧盟产业政策与竞争法的关系探析[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钱丽苏;张家义;王志刚;;注重产业政策引导 规划商业性矿产勘查[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 苏柱华;林莉;;国外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于湖;;新的产业政策为渔船制造业提供了新的生机[A];2005中国渔船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李昕;;煤层气产业发展比较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周雪峰;张国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政策的生态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 殷华方;潘镇;鲁明泓;;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测量和有效性研究(1979—2003)[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 陈先达;;当前我国煤层气开发政策和产业化问题分析[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孟庆华;王瑞华;范英丽;;烟叶价格、烟叶生产及产业政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 朱慈蕴;;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反垄断法特点之浅析[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本报记者 聂闻;邓崎琳:落实产业政策 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N];中国冶金报;2006年
- 本报记者 肖京华;水泥工业产业政策颁布[N];中国信息报;2006年
- 记者 苏利川;汽车企业“盲人瞎马”会吃大亏[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 本报记者 李韶辉;我国首部《煤炭产业政策》正式发布[N];中国改革报;2007年
- 高露陈伟;首部煤炭产业政策颁布实施[N];中国矿业报;2007年
- 黑龙江省委党校 姜国忠;简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中国产业政策研究》[N];光明日报;2008年
- 王军;《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发布[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 段立强;地方政府不宜制定产业政策[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 李秀丽;壶关县经贸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N];长治日报;2010年
- 记者 陈建平;桂东关闭整合11家冶炼企业[N];郴州日报;2010年
- 张泽一;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 陈韶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 李明圆;论日本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 陈靖;我国现行基本经济制度下的产业政策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 禹智潭;基于供应链联盟提升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 刘英杰;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杨雄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转化过程中政策绩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 于仁竹;山东蔬菜产业的组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 刘家顺;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 张晓驰;政府在企业集群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谭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 孙树学;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 张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学特性及产业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7年
- 张涛;提升山东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竞争力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 李梅;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在企业合并领域内的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 李连英;首都出版产业政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8年
- 黄雅蓉;外资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 李京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2年
- 夏旭阳;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承接地效应的理论分析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01期
【期刊简介】:《中国流通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3664/F,国际刊号:ISSN1007-8266。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由主管、北京物资学院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更多
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10309/)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郝洁;
更多
档案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承接地效应的理论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guanli/dagllw/201767.html
相关专题:加工什么行业好做 承接手工加工 加工贸易的定义 木工加工中心 cnc加工中心 承接手工活加工 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影响 加工贸易劣势 山西临汾产业转移现状 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财务管理 沈阳大学学报 《中国流通经济》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花木盆景山东审计中国临床新医学北京纪事河南农业科学航空学报西藏教育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温州农业科技潍坊医学院学报
上一篇:
读者争相报名学习范俊宏医药再掀学习热潮
下一篇:
首都功能定位|首都功能定位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