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甘肃农业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类 >

[碳循环论文]陆地碳循环模型的比较分析

本文作者:宋燕燕;王敬国;齐鑫;金红岩;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甘肃农业》2006年05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陆地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碳循环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陆地碳循环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作为碳循环模型的两大类型,生物地理模型和生物化学模型在建模方法,输入参数,应用范围以及输出变量方面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这两大类碳循环模型中的代表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未来模型发展的方向即综合两类模型的优点,利用遥感数据,建立以动态植被为基础的具有实时性的大尺度陆地碳循环模型。
【论文正文预览】:口户,..,目曰钾.,口…,,~,...一.、‘-.,~~,,沪,.一月一、序,与,目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中(I兀、C卜科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上升。目前全球大气以)2浓度以每年1.2一1.8p户11v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1世纪中期,大气(刀2浓
【文章分类号】:X171.1
【稿件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地理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参考文献】:
  • 贾宏涛;新疆退化草地围封的生态效应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 高静;海南岛东部滨海砂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效应的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 周广胜,王玉辉;全球变化与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J];科学通报;1999年24期
  • 张海清,刘琪璟,陆佩玲,于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 耿元波,董云社,孟维奇;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 吴家兵;关德新;张弥;韩士杰;于贵瑞;孙晓敏;;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收支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吴家兵,张玉书,关德新;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方法与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 刘华民,吴绍洪,郑度,杨勤业;潜在自然植被研究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 后立胜,许学工,彭慧芳,姚新;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碳减排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 任书杰;曹明奎;陶波;李克让;;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 赵东升;李双成;吴绍洪;;青藏高原的气候植被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 王爱玲;朱文泉;李京;陈云浩;;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测量[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 陆文彬;;清洁发展机制探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肖复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 马龙;科尔沁沙地地表环境演变及其与水文气象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 贾宏涛;新疆退化草地围封的生态效应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 刘卫国;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时空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 蒋延玲;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 延昊;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 曹立勇;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浙江大学;2002年
  • 韩秀珍;东亚飞蝗灾害的遥感监测机理与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 王军邦;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 许振柱;半干旱区典型植物对气候变化与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 杨毅;基于RS和GIS的安顺市城市发展及环境变化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 郭瑞红;滨海沙地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吸存[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 杨正宇;四类气候—植被关系模型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 孙伟;松嫩草原贝加尔针茅群落土壤呼吸与个体水分生理生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 李莎;试析国际气候变化机制[D];外交学院;2003年
  • 贾宇平;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碳库空间变异与储量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 朱远达;水力侵蚀对土壤中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过程的空间模拟[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 张中杰;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 乐波;全球环境问题与全球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 杨兆芳;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以稻麦作物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 孙园园;李首成;周春军;李扬;吴梅;;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许鹏;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推进草原生态建设和草牧产业发展[J];草业科学;2004年12期
  • 齐玉春,董云社,耿元波,杨小红,耿会立;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 刘立新,董云社,齐玉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 罗承平,薛纪渝;大气中CO_2浓度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热带地理;1996年03期
  • 郑翠玲,曹子龙,王贤,赵廷宁,丁国栋;围栏封育在呼伦贝尔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3期
  • 崔骁勇,陈佐忠,陈四清;草地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1年02期
  • 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赵艳云;;半干旱区封禁草地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J];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 张金霞,曹广民,周党卫,赵新全,周兴民;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J];土壤学报;2001年01期
  • 董自红;蒋平安;贾宏涛;李慧;程路明;;新疆高山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夏季CO_2排放日变化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冯缨;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多样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 杨文;风沙土土壤养分资源特征及其对麻黄生长和麻黄碱积累的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 张新时,杨奠安,倪文革;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三)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J];植物生态学报;1993年02期
  • 张新时;;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J];第四纪研究;1993年02期
  • 高琼,郑慧莹,李建东;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环境系统的仿真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1994年01期
  • 周广胜,张新时;全球变化的中国气候-植被分类研究[J];植物学报;1996年01期
  • 高琼,李建东,郑慧莹;碱化草地景观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多样性和空间格局的关系[J];植物学报;1996年01期
  • 肖向明,王义凤,陈佐忠;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J];植物学报;1996年01期
  • 耿元波,董云社,孟维奇;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1年05期
  •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 孙睿,朱启疆;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6期
  • Paul.N.Cheremisinoff,Angelo.C.Morresi,杨松鹤;环境方法学[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0年03期
  • 曾天勋;森林生态系统与广东省生态失调问题[J];生态学杂志;1983年01期
  • 王培伦;绿化环境的功能及效应[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5年03期
  • 汪嘉熙;;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5年01期
  • 莫斯塔发·卡莫拉·托巴;曲力;;战胜沙漠化,应该做些什么[J];干旱区研究;1986年01期
  • 施光孚;;物种的自然保护[J];林业调查规划;1986年04期
  • 施光孚;;物种的自然保护[J];林业调查规划;1987年01期
  • 马燕玲;徐琼;;大气污染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甘肃林业科技;1988年02期
  • 杨文襄;Dahlem会议简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的痕量气体交换[J];环境科学;1989年03期
  • 原源;;大力种植草本植物,治理国土[J];资源开发与市场;1989年02期
  • 蒋宏耀;张立敏;;环境地球物理学与环境问题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 王仕禄;万国江;;树轮碳同位素变化对二氧化碳与水交换的指示意义[A];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学术论文集[C];2000年
  • 范广洲;季劲钧;方之芳;朱克云;;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 王效科;欧阳志云;苗鸿;冯宗炜;;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不确定性与研究展望[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袁国富;孙晓敏;朱治林;;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监测特点、现状与问题[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解明曙;吴秋丽;谌利斌;于富玲;;实施陆地生态修复的科学观[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杨学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以生态恢复为目标的中长期时间尺度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范广洲;王凤莲;;亚马逊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 ;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00年
  • 本报特约记者 路翔;注意:您将交纳生态税[N];大众科技报;2000年
  •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N];科学时报;2000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涛;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N];光明日报;2001年
  •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胡春华;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教材[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 国家林业局局长 周生贤;永久保存国家最珍贵的自然遗产[N];人民日报;2001年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王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21世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 记者 张其瑶;自然保护区初步成网络[N];科学时报;2002年
  • 记者王学健;中国造林减缓全球变暖[N];科学时报;2002年
  • 记者白剑峰;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一千五百多个[N];人民日报;2002年
  • 王定勇;汞在酸沉降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行为[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 张丽霞;植物N:P计量化学:中国高等植物的分异规律与野外实验初步验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 王淑平;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 王霞;蚯蚓活动对稻麦轮作土壤氮、磷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 黄雪夏;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 秦钟;华北平原农田水热、CO_2通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 杨金艳;东北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动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 王迎红;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观测方法研究、应用及结果比对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 王艮梅;农田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动态及其对重金属铜、镉环境行为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 李正才;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 徐卫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 张春娜;中国陆地土壤氮库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 贾宏涛;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 李谢辉;MODIS数据在干旱区土地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D];新疆大学;2005年
  • 郭广芬;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土壤有机碳储藏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 严玉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土壤CH_4、N_2O通量及树干呼吸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 李冬;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 王海玲;科尔沁沙地坨甸相间地区土壤水热耦合运移试验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 肖慧娟;广东省陆域碳收支估算及其变化机制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 张西林;酸沉降作用下韶山森林生态系统盐基离子及氮的变化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稿件标题】:[碳循环论文]陆地碳循环模型的比较分析
【作者单位】:
【发表期刊期数】:《甘肃农业》2006年05期
【期刊简介】:《甘肃农业》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甘肃农业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2-1104/F,国际刊号:ISSN1673-9019。甘肃农业杂志社由甘肃省农牧厅主管、甘肃农业杂志社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以来,被......更多甘肃农业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823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宋燕燕;王敬国;齐鑫;金红岩;


    更多管理类论文详细信息: [碳循环论文]陆地碳循环模型的比较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guanli/38563.html


    相关专题: 《甘肃农业》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质量探索
  • 西部论坛
  • 经济评论
  • 医学与法学
  • 中国海事
  • 教师教育科研
  •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中国青年科技
  •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 上一篇:丹东经济形势分析及战略举措
    下一篇:[退耕还林论文]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的博弈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