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房旭;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行政与法》2014年07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但究竟何为法治中国却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然而,厘清何为法治中国的内涵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逻辑起点。依据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和"中国"的内涵以及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关系理论可知,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成后的结果,是指在整个中国领域范围内,法治成为一种全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和一种全民的信仰,并且形成和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一种良性法律秩序的现实状态。
【论文正文预览】:一、问题的提出社会管理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经历了“神治”、“人治”、“德治”之后,人们最终选择了法治,这是因为法治的合理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选择法治、走法治之路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最终选择。反之,法治的成果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为世人有目共睹。就我国
【文章分类号】:D920.0
【稿件关键词】:法治法治中国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 ;30年法治:从人物到事件[J];法制资讯;2008年12期
- 王丽红;;“法治中国·30年难忘一案”有奖征文活动启动[J];法人杂志;2008年07期
- ;迈向法治中国任重道远[J];法治与社会;2011年02期
- 刘武俊;;解读WTO时代的“法治中国”[J];改革与开放;2002年04期
- ;为民主法治鼓与呼[J];法治与社会;2008年04期
- 仁民;;法治中国:从2007到2008[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2期
- 熊芳;法治中国的法治软件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7期
- 王勇;;转型社会和关于法治中国想象的重组[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 ;迈向法治中国的崭新起点[J];法治与社会;2011年05期
- 贺卫方;;建构法治中国需要开放心态[J];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28期
- 姜裕富;;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蒋立山;;简论“未来十年”(2010-2020)推进依法治国的策略问题[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 本报记者 陈小菁;开启法治中国崭新篇章[N];解放军报;2011年
- 本报记者 廖文根;奠基法治中国[N];人民日报;2011年
- 本报记者 袁祥 王逸吟;成长中的法治中国[N];光明日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马兴宇 袁祥 王逸吟;成长中的法治中国[N];光明日报;2010年
- 本报记者 秦佩华 冀业 侯琳良;法律体系形成 法治中国提速[N];人民日报;2011年
- 本报驻基辅记者 朱冬传;法治中国:开放+13亿人的首创精神[N];法制日报;2008年
- 郑克文;依法治国结出的硕果[N];经济日报;2011年
- 记者 张宿堂 邹声文 张宗堂 贾楠;为法治中国的宏伟大厦奠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赵琦玉;广东“立法试验田”功不可没[N];南方日报;2011年
- 伍正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N];解放军报;2011年
- 张岩;转型时期中国法治特点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 秦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现代转换[D];西南大学;2013年
【稿件标题】:【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涵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发表期刊期数】:《
行政与法》2014年07期
【期刊简介】:《行政与法》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行政与法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2-1235/D,国际刊号:ISSN1007-8207。行政与法杂志社由吉林省行政学院主管、吉林省行政学院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更多
行政与法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10469/)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房旭;
更多
法律类论文详细信息:
【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涵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falv/24588.html
相关专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么样养成好习惯 在校养成好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笨办法学python第四版 加拿大移动运营商 《行政与法》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东北亚论坛足球世界决策高中生国际税收大江周刊小麦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药学学报
上一篇:
【职务犯罪的种类】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机制探析
下一篇:
严格责任原则|刑法中严格责任原则的法律内涵及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