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类 >

集聚效益理论下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探析:问题、模式、机制及影响

本文作者:余正;张忠雷;陈伟;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法制与社会》2014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教育集聚效益是教育资源指向性的聚集,该效益着重强调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高等职业学校形成以能力互补、资源共享与产学研究一体化为主要特色的集合体,以本地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知识集聚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据此,政府主导型的集聚模式应为首选。在该模式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区域内政府的支持力度、区域内高职院校的数量与规模、区域内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以及各个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和共享资源能力、市场需求状况等因素,很好的实现教育的集聚效应,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论文正文预览】:“集聚”在现代汉语中是“会合;聚会”的意思。而如果把该词运用到现代社会生产活动中,其含义就是指大规模生产下的节约、技术的进步、思想和文化的交流、生产工序的分工以及生产活动的技术化、专业化。“集聚效应”是一个常见的经济现象,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的集中
【文章分类号】:G718.5
【稿件关键词】:集聚效益高职教育模式机制
【参考文献】:
  • 李立国;曾旭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集聚效应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 欧雪银;罗能生;;国外大学城的集聚经济效应机制分析[J];湖湘论坛;2007年01期
  • 张体勤 ,刘军,杨明海;知识型组织的人才集聚效应与集聚战略[J];理论学刊;2005年06期
  • 孙立红;;体育经济的集聚效应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 方宏;辜文杰;;对高职教育现状及其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Z2期
  • 程立生;吴小玲;王冰冰;万力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3期
  • 邱艾超;;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 彭川宇;;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本集聚模式及路径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 张守凤;刘建勋;;基于系统论的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06期
  • 李立国;黄海军;;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布局[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1期
  • 许森;;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激励策略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3年02期
  • 于晓敏;吴旸;樊文强;雷庆;;博士学位点区域发展差异与趋势研究——基于2005年至2011年追踪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 陈雪;张其久;侯志强;;大学城周边产业集群与城市良性互动发展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 高耀;张琳;顾剑秀;;中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协调度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兼论促进区域研究生教育布局优化的可能路径[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3期
  • 刘思峰;王锐兰;;科技人才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 廖建桥;黄书毅;刘智强;;中国区域人才集聚合理性及其评价——中美500强企业地区分布的对比视角[J];经济管理;2007年19期
  • 李贞;企业知识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 吴大刚;基于信息流控制的信息技术外包产业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 王连森;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竞争优势及其来源的衡量与判别[D];山东大学;2007年
  • 陈慧青;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 潘海生;大学集群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 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 李秀美;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 许松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 曹锐;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区域创新效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 王月;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 赵宏伟;阜新液压产业技术人才集聚环境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 高岳;人才流动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 韩峰;城市人才集聚环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 高健;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 黄书毅;基于中美企业地区分布的人才集聚度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 韩祥;重庆市科技人才集聚环境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 霍守荣;塞纳河畔酒店员工流失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 郭英坤;综合集成创新网络下的人才聚集及团队管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 朱杏珍;浅论人才集聚机制[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 金喜在,侯银霞;我国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 宋海涛;;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02期
  • 盖文启,王缉慈;从硅谷的成功看中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2期
  • 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苦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年01期
  • 张超;高等职业教育:海南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头文章[J];海南师院学报;1995年04期
  • 王振,朱荣林;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创新网络剖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 迈克·E.波特,郑海燕,罗燕明;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2期
  • 江文清;硅谷高新企业集群成功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4期
  •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 邱开金;[N];光明日报;2005年
  • 王雨华;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机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2年05期
  • 孙中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02期
  • 彭思毛;;产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刍议之五[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谢庆勇,周建忠,吴海虹;论高职院校的后勤社会化管理[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李继鹏;;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模式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9年01期
  • 谭界忠;刘晓刚;;广西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调查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 周桂瑾;;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0期
  • 敖玉军;;产学研结合:关于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南方论刊;2007年05期
  • 申群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 刘华;初钊鹏;;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机制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 毕恩兴;;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宋万钧;;发展产学研 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王虹;;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服务铁路跨越式发展[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王肖林;;校企合作在学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李明福;;农职院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产学研模式[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凌国;;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刘丽芳;;基于生态位视角的高职教育发展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彭志远;;云南农林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 陈辉;;高职教育发展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 本报记者 舒晴;中印IT培训模式之辩再度升温[N];中国改革报;2005年
  • 莱芜市技工学校 亓臻;浅谈技工学校教材课程改革模式[N];莱芜日报;2005年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蔡志刚;转变高职教育发展方式 提升服务社会能力[N];平顶山日报;2011年
  • 李晓燕;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呼吁重视高职教育发展[N];华兴时报;2011年
  •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王宏德;提升高职教育发展水平[N];湖南日报;2008年
  • 顾大炜 张培发 刘嘉麟;先行先试探索高职教育发展新路径[N];南方日报;2009年
  • 李贻桂;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N];安徽日报;2004年
  • 本报记者 赵凤华;“只讲产学不讲研”不利于高职教育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 王济雨 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市高教办主任;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发展水平[N];淄博日报;2009年
  • 记者 焦新;坚持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实现持续健康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 张少辉;山东高职教育发展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 洪阳;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 翟静;旅游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 张黎明;我国综合高中发展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 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 李闽;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 宿钦静;吉林省社区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 肖智伟;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 舒娜;我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集聚效益理论下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探析:问题、模式、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海南为例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学院经管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法制与社会》2014年01期
【期刊简介】:《法制与社会》杂志由云南省法学会主办,云南省司法厅主管,是一本集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为一体 的综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本杂志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制类期......更多法制与社会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3074/)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余正;张忠雷;陈伟;


    更多法律类论文详细信息: 集聚效益理论下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探析:问题、模式、机制及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falv/18027.html


    相关专题:形容内涵丰富的成语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 《法制与社会》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广西中医药
  • 中国药店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 赤峰学院学报
  • 炭素技术
  • 南方水产科学
  • 地理教育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 刑事法评论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上一篇:【公司制度的意义论文】美国社区检察制度研究——兼谈对我国的借
    下一篇:【门岗岗位职责范文】承运司机公然逃脱门岗监管载走运输货物应如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