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健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
龚晓健,药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9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11月晋升为讲师;2003年6月任副教授。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神经及内分泌药理研究工作,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重大专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等纵向课题,负责药理毒理实验。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脑内药物转运与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的关系”,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获得新药证书2份和专利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SCI文章。编著了《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与指导》等教材。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白内障—眼部晶状体浑浊,是世界上首位致盲眼病,在高血糖条件下晶状体极易受到损伤,发生功能及代谢异常,导致晶状体浑浊。目前主要有三种机制: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氧化应激和晶状体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而多元醇通路的激活被认为发挥主要作用。近年来发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多元醇通路,有效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糖尿病性白内障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影响因素繁多,随着实验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市场上也已经开发出了例如AR抑制剂、抗氧化剂以及糖基化抑制剂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其临床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希望能够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寻找到合适的靶点,或者多靶点同时干预,研制更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医学|教育网整理。总之,我们希望借助日益完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检测手段,更好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寻找到合适的靶点,研制出临床上更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